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政发〔2008〕93号)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省驻文单位:
《文山州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实施方案》已经七届州委第41次常委会讨论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州整体排危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OO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文山州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大全州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排除现有D级危房,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和保障全州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对我州排除中小学危房的要求,结合全州中小学校舍安全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州中小学危房改造情况
“十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教育、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州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2001年至2007年,全州共排除危房37万平方米,全州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335万平方米,比2002年净增5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混和结构校舍达188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56%,比2002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校舍132万平方米,占40%,下降了9个百分点;土木结构校舍15万平方米,占4%,下降了6个百分点。在实施危房改造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危房鉴定与监测、规划与投资、建设与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推进全州校舍建设和维修改造工作,实现“两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普及初等教育时通过农村群众集资或投工献料配套建设的大批建设投资标准低的砖木及土木结构房和无抗震设防的砖混结构房,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现已形成了大量的危房并持续增加。截止2008年9月,全州尚有中小学校危房55.84万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0.65万平方米,C级危房3.7万平方米,D级危房51.49万平方米(含在建面积4.82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率达16%。D级危房遍及全州8县1433所农村中小学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舍改造长效机制,落实“以县为主,州级统筹”的管理体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进度,建设平安校 园,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和保障全州基础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2008年起,用2年时间,全州排除现有51.49万平方米D级危房(含在建面积4.82万平方米)。其中: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富宁六个县两年内排除现有30.19万平方米D级危房。到2010年,使全州中小学校舍危房比例下降到5%以下。切实加大对新增危房的监测和管理,提升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管理水平,使中小学校舍得到正常的维修保护,减缓危房转化速度,减少新增危房数量,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危房改造过程中,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结合,使新建、改扩建的学校既能适应当前普及义务教育的需要,又能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