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单位全面负责、落实动态监控,属地分级监管、联网监测预警”的原则。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全面负责。其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必须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八条 重大危险源按危险物质临界量的倍数确定等级。具体划分为以下四级:
(一)临界量以上5倍以下的为四级重大危险源。
(二)临界量5倍以上10倍以下的为三级重大危险源。
(三)临界量10倍以上15倍以下的为二级重大危险源。
(四)临界量15倍以上的为一级重大危险源。
本条所述的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锅炉、矿山、尾矿库暂不划分等级。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负责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书面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情况(报告内容见附页表格),并通报属地公安机关。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并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备案部门审核后对符合要求的出具备案证明。中央、省属驻宁企业及市管企业(集团)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向所在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三级以上(含三级)的重大危险源应将有关资料进一步上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重大危险源备案时,应做好以下工作并提交相关材料:
(一)登陆南京市重大危险源网上申报网站,填写相关内容和数据进行初审。
(二)提交单位盖章的重大危险源基本信息表。
(三)提交有效期内的重大危险源专项安全评价报告。
(四)提交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第十二条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及时更新登记建档信息,并重新报原备案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