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营分析评价指标报表:通过对医院资源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医院偿债能力,医院运营能力,医院赢利能力,医院收入、成本、收益等方面的七大类六十多个重要经营分析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和评价医院经营的状况。
第七章 成本分析
第十九条 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帮助卫生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了解医疗机构成本状况,为做出相关决策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服务。成本分析的意义是通过分析成本揭示成本消耗现状,认识成本变动规律,寻求成本控制的途径,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使医院走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十条 根据成本核算报表和经营分析评价指标报表所反映的成本信息和指标信息,进行成本分析,并用文字说明成本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管理和控制成本的合理化建议。成本分析报告定期向主管部门和医院成本核算领导小组报送。
第二十一条 各医院可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自身管理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方法,分析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制定降低成本的措施,编制分析报告。其主要方法包括:
(一)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主要研究如何确定保本点和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保本点是指医院收入和成本相等的运营状态。
结余=医院收入 - 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
当结余等于零时,此时的业务量即为保本点的业务量。
保本点业务量=
保本收入=
医院通过对保本点的计算,反映出业务量、成本间的互动关系,用以确定保证医院正常有序发展所达到的保本点业务量和保本收入总额,进一步确定所必须的目标业务量和目标收入总额,同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改变也会影响医院的运营发展。
(二)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是反映实际成本脱离目标成本的信息,并对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形成差异的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医院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目标成本,可采用历史最好水平、历史同期水平、同类医院平均水平、预算目标水平等。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目标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对成本构成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使医院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成本构成、降低费用、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