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藏自治区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供养内容的实物发放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拟订,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并报上级民政部门备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对实物发放标准制定工作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 五保供养资金由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纳入预算安排。鼓励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民委员会,从经营收入中安排资金或者实物,用于补助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对全区五保供养资金给予补助。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将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和补助的五保供养资金纳入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并及时足额向乡(镇)人民政府、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拨付。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将五保供养资金和实物的使用、发放情况登记造册,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 供养形式

  第十五条 五保供养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

  集中供养的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供养对象三方签订供养服务协议。

  分散供养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委托其他村民负责照料,乡(镇)人民政府、受委托的代养人和供养对象三方应当签订供养服务协议。

  第十六条 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现金或者实物,应当尊重五保供养对象的意愿。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发放实物。

  集中供养所需款物,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给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直接发放五保供养对象。分散供养所需款物,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发放。

  五保供养款物应当每月发放一次。因交通不便不能按月发放的,可以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发放一次。

  第十七条 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的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代种或者将承包的土地、草场使用权以其他形式流转的,其收益归该五保供养对象所有。

  五保供养对象的房屋、牲畜等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或者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代牧,并依法签订有关协议。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