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按照服务人口和区划分布,调整卫生资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袁州区按每个街道或每3至5万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范围内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0%的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100%的城市居民,90%以上的城市居民出行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为6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装备基本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到2010年,每万城市居民配备2名以上全科医师,100%的技术人员达到岗位执业要求。以区(市)为单位,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建设标准。三是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知晓率和利用率均达到80%。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四)推进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完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在全市初步建立一批代表区域水平、服务质量好、管理水平高的现代化城市医院,发挥其指导、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市人民医院要启动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技术领先、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丰城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市第三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水平。二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保持中医工作在全省的领先位置,建立覆盖城乡、特色突出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三名”工程,在全市遴选并重点建设6所中医名院、30个中医名科,培养50名中青年中医临床名家;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创建成果,力争到2010年,全市10个县(市、区)均成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培训120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200名乡村医生取得中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丰城市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中医医院水平,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三是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按照统一指挥、优化配置、平战结合、合理转运的要求,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以综合医院、急救中心、传染病院(区)、采供血机构和专业救治机构为骨干的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市级传染病分院配套建设,完善县级传染病区建设,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启动市级急救中心外迁重建项目,使其达到建设标准;加强市级中心血站建设,使其达到建设和装备标准,服务能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