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方面:科技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25家。
环境质量方面:大气、水环境、环境噪声等各项指标达到省和国家规定指标。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小于100的天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无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
(一)突出发挥名牌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名牌、服务业名牌、农产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传力度。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品牌,不断提高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质量效益;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品牌价值和竞争实力;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将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特色鲜明、经济带动能力强的生产区域发展为“名优产品生产基地”,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区域性品牌,促进经济发展。
(二)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紧紧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工作新模式,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搭建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信息服务体系,为质量兴市提供标准技术保障。
(三)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检验、计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市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加大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投入,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国家级、省级质检计量中心,为建设工业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视能源计量和民生计量,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降低能耗、环境监管、增加效益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
(四)不断完善质量信用体系。按照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搭建质量信用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质量信用制度,构建全市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推动诚信宿迁建设。
(五)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全面落实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突出抓好涉及健康、安全、环保等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确保工程建设、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的质量安全,努力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全面构建预防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指挥和救援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经济安全运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