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挥我市作为连接一圈(环渤海经济圈)、一带(沿黄经济技术协作带)、三区(长江三角洲、华北、华中经济区)枢纽的区域优势,以新亚欧大陆桥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青岛市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带动我市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3.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构建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立以电子身份认证、公共密匙安全体系、电子支付和电子数据交换为基础的物理信息体系,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运营。鼓励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中小企业集群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货物运输、加工贸易、商贸流通等互连互通和国际、国内物流信息网络化,推动符合现代要求的城市物流信息化。
4.继续推进我市“电子政务一证通”工程。规范数字认证中心,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广普及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及电子供货系统的应用,围绕生产线管理、物流仓储管理、港口集装箱管理、车辆管理、轮胎管理、动物养殖管理等方面抓好国家金卡工程RFID城市试点工作,推动我市RFID产业链的形成。
(五)大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和社区信息化
1.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完善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村村通宽带、户户能上网、校校有网络、村村都有信息站”的目标。
2.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延伸到社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社区安全等各方面的应用,加强社区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终端建设,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各部门在社区的信息系统,构建统一的三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为社区及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
(六)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在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抓好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推动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和重组,促进传统工业的振兴和节约型社会建设。重点支持物流、家电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应用,在政策与配套资金方面给予支持;科技、经贸、信息产业等部门要积极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申请国家、省、市的信息化项目支持资金,助力两化融合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加快企业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步伐,提高企业自身获取外部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