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加强省级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市在改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规划、政策等的科学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第四节 规划范围、层次和时序
一、规划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行政辖区,约2800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区,面积为844818平方公里。
二、协调规划范围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最直接的益阳、娄底、岳阳、常德、衡阳五市的大部分地区,即湖南东部城镇密集地区。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08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五节 规划强制性内容
一、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公益林区、退耕还林地区、湿地、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其它禁止开发、限制开发地区。
二、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与主干管、防洪、滞洪、水利枢纽、区域引水等工程。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四、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方向等。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详见附表:区域规划强制性内容一览表)是对区域规划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的基本依据。对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地区和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二章 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节 战略定位
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引领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第二节 战略重点
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发展战略为: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科学跨越。战略重点是:
---坚持核心带动,促进跨越发展。加强城市群核心区的规划建设,作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基础平台、区域发展重点和一体化建设的空间载体,大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带动长株潭城市群和全省跨越式发展。
---加快产业“两型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示范作用,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基础工业,发展现代农业。
---强化生态格局和湘江治理,塑造高品质生态环境。以 “南治水为主、北治气为主”为原则,突出湘江综合治理。以 “强化生态特色,彰显湖湘魅力”为原则,合理利用三市结合部的空间开放式绿心、湘江生态带等生态区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环境。
---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城乡和谐。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构建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改善乡村地区生活环境,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集约发展,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构建城镇紧凑发展的空间结构,推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快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建设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城乡运行效率。以一体化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为重点,将城市交通体系向乡村地区延伸,协调城乡空间资源开发。
---提升存量空间、创新增量空间,推进空间高效利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淘汰“两高”、“五小”企业。加快旧城和城中村改造,整合乡村居民点。探索土地、能源、水资源节约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形成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新型城乡空间形态。
第三节 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0年,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以湘江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和保护模式基本建立,以清水塘、竹埠港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长株潭与周边岳阳、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市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人均GDP超过3.8万元,总人口达到145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60%。
中期目标。到2015年,试验区建设纵深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人均GDP达到6.7万元,总人口1600万人,城市化水平高于7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降低3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3%以上,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
远期目标。到2020年,“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主要任务基本完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地区人均GDP达到11万元,三市总人口1800万人,城市化水平80%以上。
专栏2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指标
|
序号
| 指 标
| 2007年
| 2010年
| 2015年
| 2020年
| 性质
|
1
| 人均GDP(万元/人)
| 2.56
| 3.8
| 6
| 11
| 预期性
|
2
| 高新技术产业增
加值占GDP比重
(%)
|
13.6
|
18
|
26
|
35
|
预期性
|
3
| 常住人口规模
(万人)
| 1350
| 1450
| 1600
| 1800
| 预期性
|
4
| 城市化率(%)
| 53.4
| >60
| >70
| >80
| 预期性
|
5
| 万元GDP能耗降
低(在2007年基
础上降低%)
| ---
|
17
|
35
|
47
|
约束性
|
6
| 单位面积产出
(亿元/k m2)
| 1
| 1.25
| 1.67
| 2
| 预期性
|
7
| 单位GDP取水量
(m3/万元)
| 215
| 200
| 150
| 100
| 约束性
|
8
| 区域森林覆盖率
(%)
| 55.2
| 55.4
| 55.7
| 56.O
| 约束性
|
9
| 人均城市公共绿
地(m2/人)
| 8.4
| 10.O
| 12
| >12
| 约束性
|
10
| 主要污染物排放
强度
| __
|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
| 约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