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怀铁路二线、渝黔铁路新线,实施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和三万南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兰渝、渝利、遂渝二线等铁路项目,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襄渝二线建成投用。
加快江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进度,建成黔江舟白机场。
启动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完成对口支援崇州灾后重建年度任务。构建武陵山、大巴山、渝西川东、渝南黔北经济协作区,促进与毗邻地区全方位合作,不断增强服务周边的能力。
负责领导:童小平。
实施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
(二)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500亿元。实施政府主导类重点建设项目150个,竣工25个、开工25个、续建100个。带动市场主导类重点项目120个,抓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实施落实,确保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投资增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重大招商项目各100个。严把项目准入关,所有重点项目都要建立专门小组,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严防“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和挪用项目资金行为,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增强带动效应。
负责领导:童小平、周慕冰。
实施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外经贸委。
(三)引导金融机构组织重大项目银团贷款,全年新增贷款超过1200亿元,增速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发挥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功能,力争全年通过债券、融资券、信托、小额贷款、担保、私募基金、风险基金、金融租赁等渠道融资600亿元。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推动一批国有控股集团和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组建电子票据交易中心、OTC市场、生猪等畜产品远期交易所,争取更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
组织银企对接会,增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
负责领导:黄奇帆。
实施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农委、市国资委、市经委。
(四)加强“点对点”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精心策划并办好渝洽会、中央企业和知名民企入渝、服务贸易高峰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力争新引进跨国公司10家、中央企业10家、国内知名企业20家。利用CEPA框架扩大服务贸易,办好“重庆·台湾周”和第五届海峡两岸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论坛。
落实区县(自治县)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争取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的区县(自治县)达到8个、利用内资超过10亿元的区县(自治县)达到15个。
把区县(自治县)作为扩大开放的主战场,提升特色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12个加工贸易承接示范园,争取长寿化工园、茶园、西彭、建桥、空港、江津等10个园区工业产值均突破200亿元,万州、永川、双桥等10个园区工业产值均突破100亿元。
负责领导:周慕冰。
实施单位:市外经贸委、市信息产业局、市经委。
(五)全面推进扩大目录后的“家电下乡”。新增百亿级商圈、百亿级市场各1个、百亿级商贸企业3家。加快城乡商贸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县县有配送中心、乡乡有连锁超市、村村有商贸综合服务网点。新建和改造区县(自治县)农贸(专业)市场20个,培育商业示范社区20个,规范发展旧货市场。举办都市购物、农商对接、特色美食等促销活动。
负责领导:周慕冰。
实施单位:市商委、市供销总社、市农委。
(六)继续实施旅游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战略,重点打造山水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和武陵风光“4+1”旅游精品,加快5个百亿级和5个五十亿级的旅游主题公园建设,开展名镇旅游主题年活动。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均增长20%。
负责领导:谭栖伟。
实施单位:市旅游局、市园林局。
(七)切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明确相关主体职责,建立行政监管、技术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和权责利相对应的法律追究惩治体系。
启动统筹城乡食品药品监管区试点。持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制假、售假行为。
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实施产品质量放心工程,新建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健全生产企业动态监管、风险预警、质量检测等长效机制。
负责领导:谢小军。
实施单位: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
(八)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和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制度。做好农产品收购和流通工作,保持粮食、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合理价格水平,力保农业产出纯收入不降低。考虑社会可承受度,择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燃油税费改革。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公交、出租车等价格管理,依法查处价格违法和乱收费行为。
负责领导:童小平。
实施单位:市物价局、市商委、市供销总社、市粮食局、市农委、市环保局。
(九)加快土地、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完善农村土地交易所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并以此拉动区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职能的完善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的建立。制定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办法,出台乡村建设节地标准和奖励政策。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开展农村国土整治试点。完善林权流转制度,推进5个区县林木采伐、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政策性保险、生态效益补偿等改革试点。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财政性投入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建立“三农”金融业务利益补偿和风险分担机制。
负责领导:马正其。
实施单位: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十)增加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生猪规模化养殖率提高到43%。大力发展晚熟柑橘,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新增20万亩蔬菜基地。办好台湾农业创业园。增设县乡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网点300个,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