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强临港产业园区和重点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临港产业园区东区和西区、东港前阳、凤城二龙、宽甸城南、振安古城等园区,要结合当地的产业基础和特点,锁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和资源转化型产业,着力做大做强、调优调高。市内3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鼓励企业以高新技术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为重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调度和服务。突出抓好牵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点工业项目,保证增长点牵动作用的实现。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在融资、煤电油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困难,做好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和亏损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下达停产企业复产计划,力争使更多企业复产。第一季度,规模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76亿元,增长33.5%。
4.努力做好资金融通,解决企业资金困难。要加大服务力度,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为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尽早做好重大项目的融资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扩张功能,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5.加快市本级科技项目计划实施。重点筛选包装10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争取列入省百项工程项目计划。准备好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申报工作,争取丹东华通测控公司“智能型配电监控器”等5个项目获国家立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亿元,增长40%。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1.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节日市场商品供应。努力扩大城乡消费,繁荣消费品市场,确保节日期间重要商品不脱销、不断档。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继续搞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商品流通体系,不断改善农村居民购物环境。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惠及农民,推动农村市场消费结构升级”、“整顿市场秩序,安全放心消费”等主题活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57.7亿元,增长19%。
2.加快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加快丹东市农副产品批发配送中心、辽宁东部山区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做好东港黄海大市场有限公司东港水产品批发、仓储、配送服务中心,丹东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3.加快旅游宣传力度,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开展“鸭绿江畔,美丽丹东”摄影大赛、“丹东旅游咨询网”新闻发布会和邀请京津唐地区记者采风、旅行商踩线等活动,积极扩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重新整合丹东冬季旅游资源,在央视、辽宁卫视、中国旅游报等主流媒体做好丹东旅游主题宣传,主打冬季边境风光特色产品。加强与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区域合作,借势促销,实现线路延伸,引客入丹,使之成为我市冬季主要客源市场。旅游总收入计划20亿元,增长25%。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