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完善财税扶持政策,支持企业改革发展。加强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
(九)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和土地资源,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强化公务支出管理,扩大和深化公务卡管理改革。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建立资产监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三、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一)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工作,促进企业增加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进资源税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促进税制统一,公平税负。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
(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推进收费基金制度改革,对现有收费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并严格新设立收费基金的审批管理。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继续保留的省级和地方收费、基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要求,实行集中收缴。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理顺财力与事权关系。适当提高市州的增值税分成比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加快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提高转移支付的公正性和公开性。研究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县级财政由“保工资、保运转”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转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创新财政管理方式。有序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充实改革内容和形式,加强县市财政管理。推进“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转变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贴近农村、服务农村的优势,全面推行“一册明、一折统”发放办法,切实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实。
(五)逐步建立完整的预算体系。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工作,加快建立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编制。各级政府要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本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列入本级政府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