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生态公益林补偿、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完善发放办法和补贴方式,降低发放成本。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17、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信贷扶贫力度,积极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以及其它类型的小额扶贫贷款,扶持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推进产业化扶贫,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建立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稳步实施“雨露计划”,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实施扶贫搬迁,改善特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2009年扶贫搬迁1万户4万人。加大老区建设力度,打造特色精品红色旅游景点,推进老区经济发展。坚持党政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四、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18、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新村、文明农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全省乡镇、村文化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抓好农村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19、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校的运转水平。进一步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专项工程,努力解决校舍安全、寄宿制学校建设、教师周转房、实验设备更新等问题。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采取加强农村师资免费培训、组织城市名校名师对口帮扶农村中小学校、特级教师巡回讲学、选派优秀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等措施,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
20、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确保2009年全省参合率达到90%以上。完善门诊和住院相结合的补偿模式,推广门诊统筹,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乡镇卫生院公益服务性质,并给予财政保障。启动乡镇卫生院5000名全科医生培训计划。落实村级卫生服务纳入“以钱养事”范围政策。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实施省部联合防治血吸虫病行动项目,实行“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加强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城镇、卫生村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