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增效增收为目标,坚定不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一是大力提升优势产业。围绕粮食、生猪、茶叶、油茶等产业,抓紧落实我省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改造提升高标准良田和中低产田,扩大双季稻种植,力争总产上新台阶。突出抓好千区万户健康养殖示范等项目,力争新增13个县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确保生猪稳定生产。突出加大生态茶叶基地及现代加工能力等投入,重点发展黑茶、绿茶等优势品牌,力争茶叶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实施国家油茶产业建设规划,支持油茶主产县基地建设。支持国家和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加快特色水果基地、重点蔬菜基地及储藏设施、优质水产品开发、工业原料林造林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四水”干流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新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行政村通水泥或沥青公路达到70%,农村户用沼气池12万口以上,解决3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推进农村清洁、林业灾后重建、长江和珠江防护林、林业血防、退耕还林等重大水利、生态项目。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改栏、改厕、改厨步伐,加大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
三是大力完善农业服务体系。研发推广体系,抓好杂交优势利用、高效丰产栽培等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启动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等6大科技创新行动。良种繁育体系方面,实施农作物良种繁育与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畜禽渔良种工程项目,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市场流通体系方面,抓好农村市场流通、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现代物流等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流通业态。质量安全体系方面,抓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完成14个市州畜禽水产品质检计量认证和12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工程。
四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引导务工能人返乡创业,进中心镇投资创业。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搭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型发展平台。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落实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从2009年起,支持无地少地滑坡移民搬迁安置,3年内安置1万人。
4、以促进居民消费为重点,坚定不移扩大内需
一是促进农村消费。实施鼓励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家电,实施补贴。加强农村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农家店和商品配送中心。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在重点产区和销区,新建和改造一批特色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
二是稳定住房消费。全面落实我省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若干意见,激活商品房市场与激活二手房、房屋租赁市场的有机结合,鼓励居民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完善梯级消费;引导房地产市场与加强住房保障有机结合,新增廉租住房实物配租3万套(户),发放租赁补贴17万户,新建筹集经济适用住房200万平方米;做好新区开发与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有机结合,完善旧城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释放被动型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