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山的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三)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措施及效果;
(五)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程度;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区划及工程部署建议。
第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并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县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同时报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经过批准的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目标与主要任务;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分区;
(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三章 保护与治理
第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应当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取得采矿许可证,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照采矿许可证的审批权限,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采矿权人变更矿区范围、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
第十条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的基本情况;
(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目标;
(四)治理措施与进度安排;
(五)安全保障及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损益分析。
第十一条 采矿权人在城市规划区内井工开采煤炭资源的,应当遵守城市总体规划,不得超越采煤沉陷影响地面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