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原则。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贡献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再创台州发展新优势。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原则。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不断改善,加快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4、主要目标。力争到 2012 年,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突破。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快速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 43%左右,先进制造业优势更加突出,形成一批在全国甚至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著名产品品牌、优势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高度。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市级以上区域公共创新服务机构达到70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机构达到160家,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90亿元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8%,年专利授权量超过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00件以上。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获得新进展。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化水平力争达到 6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基本实现一体化,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取得新成效。生态市建设有效推进,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有效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万元 GDP 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确保“十一五”期间下降20%和削减15%基础上,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日益巩固。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在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
5、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塑料模具、汽摩配件、服装机械、家用电器、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大石化、资源再生和船舶修造等产业,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应用先进装备、技术和管理改造提升工艺休闲用品、鞋帽服装、食品饮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园区),引导经济资源向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集中,加快建设国际性创新型的现代产业集群。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开展并购和重组,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化配套的产业协作体系。扶优扶强建筑业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大力推动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和总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