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玉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玉林市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管委,市政府各委办局:

  《玉林市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玉林市科学发展三年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实现玉林市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确保提前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加快与全区、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步伐,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为了顺利推进玉林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实施,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自治区上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和郭声琨书记在玉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引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以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加快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市建设;以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为目标,加快非公经济示范市建设;以实施“强柴兴玉”战略为重点,高速高效推进工业化;以“玉-北-福”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以建设龙潭产业园为契机,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玉博会和广西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载体,加快招商引资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全力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玉林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十二五”的发展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按2005年价格计算,达到730亿元左右,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均生产总值12870元,比2000年翻1.6番以上;财政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以上。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协调性、稳定性增强。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综合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由2007年的26.4∶37∶36.6调整到2010年的20∶45∶35,工业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工业化率达到2.04左右。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加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0%,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的县(市、区)4个,其中超250亿元1个、超150亿元2个、超100亿元的1个。玉州、北流跨入财政收入超10亿元市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主体功能区定位明确,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9.3万人,全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就业不断扩大,三年城镇新增就业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基层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全市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共体育设施明显改善。文化创新深入开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6.96%,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9.5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再降低30.37%,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再降低33.95%,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比例达到92%;设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废物处理率达到100%,生态公益林得到切实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6.4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要求的范围内。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新进展。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按可比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1%。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00%的行政村通公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治市方略深入落实,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公民合法权利切实得到保障。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良好,人们的满意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安全生产状况好转,应急体系和机制不断完善,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优先加快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工业、农业、服务业新体系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
  以实施“强柴兴玉”战略为重点,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发挥优势、强化特色,壮大总量、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推动创新,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实力雄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工业体系。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7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1.1%;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14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2.04左右。
  1.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加快工业新体系的建设。继续大力支持玉柴深化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推进投资多元化,延伸产业链,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通过玉柴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玉林工业跨越式发展。发挥玉柴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拓展产业链,引导和促进关联企业本土化,壮大机械产业集群。继续支持柴油机、工程机械、农用机械、专用汽车、汽车化工、汽车零部件、物流园区等相关项目建设,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全市先进制造业上新台阶。做强做大其他优势产业集群:以兴业、北流海螺为龙头,加快陆川华润水泥建设步伐,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集约化程度;以三环陶瓷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日用陶瓷行业创新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研发生产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以玉药、燕京啤酒、南方食品、旺旺食品及制糖等为龙头,加快发展壮大健康产业集群;以福绵服装为龙头,实施品牌战略,提升福绵服装的区域产业品牌地位,延长服装产业链;以富英制革为龙头,引进皮革深加工企业,发展高附加值高档皮革制品;以容县、北流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集成电路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引导发展高端电子产品,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龙潭产业园为重点,加快镍等有色金属加工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加快培育发展陆川铁锅、博白编织等特色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产业品牌。加快形成机械、水泥陶瓷、健康、服装皮革、电子信息五大优势产业集群和矿冶、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林纸化工、编织工艺、铁锅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力争到2010年,机械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水泥陶瓷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健康产业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4亿元;服装皮革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亿元;矿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林纸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3亿元。
  2.以工业园区发展为载体,加快工业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合理确定园区发展定位,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一区多园”制式,完善各个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优质项目入园进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使工业园区(集中区)成为推动玉林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十一五”后三年,重点建设:玉林经济开发区,发展健康产业和机械产业,形成产业新基地;玉柴工业园,以汽车零配件和工程机械为主体,打造中国“动力之城”;龙潭产业园,以镍等有色金属加工和再生资源进口加工为主体,打造北部湾有色金属加工基地;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以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为主,打造健康食品加工新基地;北流日用陶瓷工业园区,以三环陶瓷为龙头,打造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生产高质量、中高档次日用陶瓷产品。容县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食品、制药、机械制造、电子、针织制衣、人造板、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在七个县(市、区)中发挥示范园区的作用。其它县(市、区)的工业集中区建设,要实现产业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生态环境优化。加快出台政策,对重点园区实施扶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快园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引入战略投资和民间资本,加快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均建成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工业快速发展平台。园区工业经济占全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到2010年,园区工业产值达到670亿元,其中玉柴工业园250亿元、陆川工业集中区72亿元、龙潭产业园60亿元、北流工业集中区60亿元、容县经济开发区50亿元、博白工业集中区40亿元、玉林经济开展区36亿元、玉州工业集中区35亿元、兴业工业集中区35亿元、福绵工业集中区30亿元、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科技产业园4.5亿元。
  3.以增加科技含量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加快工业新体系建设。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创新思路,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配置资源,有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协调推进,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良性互动。强化政府协调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定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对重点项目、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落实目标责任,强化管理措施,自觉节能减排,培育一大批严格自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领头羊。实施产业联动,突出产业特点,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整合重组,延长和拓宽生态工业链,形成生态工业链网。经过三年的努力,在科技创新、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集约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突破,依靠持续创新、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二)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建设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市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我市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和资源禀赋,按照玉林要在实现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方面在全区起到示范作用的要求,坚持用科学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经营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到2010年,农业增加值181亿元,年均增长5%。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抓住现在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更多国家资金建设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确保水利的安全运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重点旱区的建设。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硬化支渠、斗渠和农渠,加快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2.加快农业基地建设,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提供支撑。抓住国家对粮食基地、生猪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的机遇,积极做好粮食生产基地、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建设好粮食生产基地、生猪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优质稻生产,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我市生猪基地建设,强化牧业的主导地位,把我市打造成为粤港澳琼渔牧产品供应基地。“十一五”后三年渔牧业产值以6%递增, 力争到 2010年全市渔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60%。与此同时,加大南亚热带水果、食用菌、中药材、优质蔬菜、商品林、香料、花卉为主的生产基地或产业,以及优质三黄鸡、奶水牛、优质水产品为主的水产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实施一体化、品牌化战略,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和无公害化生产。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住国家推行林业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林业产权改革,加快林业的发展,从着力提高造林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兼顾发展林产业出发,推进速丰林、良种松脂材两用林、良种笋材两用竹林基地建设。
  3.深化农村改革,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提供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大三中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经济体制,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市建设,争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生产有大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围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合理流转和优化组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效益农业发展。为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打好基础。
  4.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大批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的领头羊。大力支持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试验区建设,把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试验区建设成为农工贸一体化的示范园区、对外开放的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扶持燕京啤酒、旺旺集团、广西南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亮亮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养殖龙头企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力争在3年内,在支持广西玉林市参皇养殖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市巨东种养有限公司、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流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等到龙头企业的同时,加快培育一批规模效益较好的养殖龙头企业,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0家以上,产值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4家以上。重点扶持发展5家以上对外出口养殖龙头企业,建立渔牧产品出口基地。建成以食品工业、林产工业以及现代中药加工等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培育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名牌农产品,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优势农业产业和名优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上。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三)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商贸大市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和商贸流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餐饮娱乐、文化、信息等服务业,到2010年,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13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1.加快商贸业发展,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加快“玉-北-福”一体化进程,做强做大城市商贸核心区,辐射容县、陆川、博白、兴业县城区4个商贸中心区。加大商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国际中药港的项目建设和搬迁开业,启动玉林义乌商贸城、大市场改造和城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兴建一批机动车及其配件、日用品、农产品、服装皮革、建材、农业生产资料等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组建商业企业集团。以星级宾馆建设为重点,加快餐饮、住宿和美容美发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大市场的支持和管理,确保大市场贸易能收到较好效益。到2010年,市场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市场8个以上,其中玉林工业品批发市场销售收入80亿元;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销售收入50亿元;玉林市成品油流通企业销售收入42亿元;玉林国际中药港销售收入40亿元;玉林市建材市场销售收入30亿元;玉林义乌商贸城销售收入20亿元;玉林市摩托车市场销售收入20亿元;玉林市拍卖行业收入销售收入16亿元;玉林城北小商品批发市场销售收入10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3亿元,年均增长22%。
  2.实施北部湾规划,加快物流建设步伐。我市是北部湾“4+2”城市之一,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发展定位为交通、物流和旅游。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把我市建设成沟通泛珠三角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经济实体,辐射大西南、中原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性物流前置配套中心城市。加快物流规划,市交通局、商务局、发改委、北部湾办、龙潭产业园管委等部门要同心协力进一步修编完善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和完善交通物流与商贸发展有机结合的交通物流专项规划。抓紧完成铁山港龙潭组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重点加快玉林市交通物流基地、玉柴物流园区、广西新发运输集团新团物流中心、玉林城东汽车站等交通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整合构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加快玉柴物流和三环物流等上规模的物流企业由企业内部物流向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大力度整合零担货运业户,尽快形成规范有序的零担货运市场。
  3.以加快会展业为重点,全面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会展业,突出以促进和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主题,以一年一度举办的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为会展龙头和主要平台,突出玉林特色,不断拓展会展内容,提升会展水平。科学编制会展业发展规划,加快玉林市中小企业国际交流中心等会展配套设施完善,强化会展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发达的会展业服务体系及发展环境。提升陶瓷文化节、沙田柚节、服装节、国际旅游美食节、客家文化节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展品牌,不断开发新的会展活动项目。使会展业成为玉林打造中小企业名城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以及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实现会展经济产业化,把玉林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会展城市。与此同时,加快金融、房地产、科技、中介等与发展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金融业,积极引进国内股份制银行和境外、国外金融机构,培育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和经营规模,积极发展保险、证券、信托和信用担保机构。房地产业,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坚持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积极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宅,适度发展廉租房,保障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盘活直管公房资产,放开搞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2008-2010年房地产累计投资135亿元以上,到2010年商品房销售额实现76亿元。规范发展物业管理。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科技服务业,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服务协作,加强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和应用科研成果。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租赁、广告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多元化解决老龄人服务问题。同时,全面提升餐饮旅馆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
  4.科学规划布局,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位。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进一步提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位。以玉林城区为中心,协调打造玉东旅游区、玉南旅游区和玉西旅游区。玉林城区:以云天文化旅游区为龙头,配套开发佛子山旅游度假区、寒山生态旅游区、高山村、龟山公园等景区,建设2家五星级宾馆、2家四星级宾馆,打造玉林旅游集散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区的旅游功能,使之成为北部湾旅游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玉东旅游区:以容县三名旅游区为龙头,精心建设大容山森林公园、北流勾漏洞风景名胜区、北流清湾温泉等景区,配套建设2家四星级宾馆,完善北流旅游集散中心。玉南旅游区:以陆川九龙温泉开发为龙头,精心打造陆川谢鲁山庄风景名胜区,着力建设博白高山温泉、博白大酒店、陆川东山风景区、陆川旅游集散中心。玉西旅游区:以兴业鹿峰山风景区为龙头,精心打造《廉石传奇》影视拍摄基地,配合开发天上天风景区、葵山风景区、庞村清代民居、福绵梦幻水乡,建设2家三星级宾馆。
  5.以电子政务为先导,全面推进信息服务业进程。
  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电子政务为先导,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信息资源整合,鼓励发展信息增值服务,推进电信业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推动社会服务信息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行网上政务、建设信息化社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构建数字化、开放型的社会信息体系,推进数字防控和数字城管,促进“数字玉林”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重点支持电信玉林分公司固定电话网扩建、宽带网扩建和联通玉林分公司GSM网络乡镇覆盖、WCDMA项目等建设,使信息服务能力有突破性的提高。到2010年,力争实现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有大幅度提高,初步确立桂东南重要信息服务业中心的地位,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城市功能要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体系。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按年增长率25%预测,2008年、2009年、2010年运营收入分别达到20亿元、25亿元、30亿元。重点加快玉柴、海螺、燕京、三环、旺旺等企业和玉林工业品市场、中药材市场、建材市场、岭南都会等市场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