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加强对社会资金的鼓励和引导,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扩大内需资金的拉动效应。积极协同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税收、金融、土地、产业、就业等各项重建优惠政策,努力形成政策合力,保证项目建设需要。
第七条 各县市区要按照“分类控制、突出重点”的原则,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各项政策衔接,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扩大内需资金和现有财政补助资金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合项目,从而统筹各类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证各项项目的顺利完成。
第八条 各县市区在收到资金后要及时将灾后重建补助资金落实到项目,并经县市区政府审定后上报市政府,同时抄送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发改委和市级相关部门要负责拟定市级实施项目的资金补助方案,按现行财政资金管理程序报批后下达到具体项目。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规定编制本级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收支情况,年度预算和决算编制完成后,一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同时报上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十条 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必须用于规划内项目,扩大内需资金要专项用于经发改委批复的项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使用用途,不得任意改变或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不得用于偿还以往债务和拖欠款,不得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
第十一条 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方式。各级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国库开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专户”,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一律通过该专户进行归集和支出。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区根据相关文件规定和本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是否分别开设各类项目资金使用专户。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坚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和涉农补贴一律通过“一折通”发放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