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足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科学统筹社会资源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要立足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讲政治、重感情、办实事,建立“拥军绿色通道”,加大支持军事斗争准备力度。采取党委议军会、军政座谈会、现场办公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帮助部队解决基础设施、战备训练、综合保障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为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支持。围绕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协助搞好应急指挥机制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协商会商制度,加强军地突发事件信息沟通,为部队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创造条件。继续开展以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等为主要的行业拥军活动,进一步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人才培养、信息交流、技术攻关、软件研制等方面为部队提供急需的服务,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加大地方科研成果向部队战斗力转化的力度。发动社会力量,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为部队野外驻训、战备演习和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严格落实《
军事设施保护法》和《重庆市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若干规定(试行)》,确保军事设施的安全保密和使用效能,保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总结推广科技拥军、教育拥军等方面的经验。
四、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这条主线,扎实做好拥政爱民工作。驻渝部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着眼于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殊市情实际,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为重点,积极参加和支援重庆经济社会建设。围绕中央确定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援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充分挖掘和整合部队装备、设施的民用效能, 积极主动参加驻地水利设施建设、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建设、能源开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保障功能。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河道疏通、节能减排等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区。参加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特别是渝东南武陵山区的扶贫开发行动,支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关民生的社会事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这些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力支援重庆老工业基地改造和振兴,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重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