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灾害性天气和重点地区、作物、时段和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把躲、避、防、抗信息和技术传递到千家万户。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进粮食作物重大病害专业化防治。因地制宜引进示范和集成推广抗干旱和洪涝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五)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强适合我州耕制特点的农机化技术、新机具的引进、集成和示范,河谷沟坝地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的水稻、小麦收割种植机械和大中型耕整地机械,二半山区优先发展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收耕、加工机械和中小型耕整地机械,高山地区优先发展农副产品初加工和农村运输机械,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和专业服务组织。到2015年全州适宜地区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
六、加强粮食宏观调控
(一)加强粮食价格宏观调控。
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早发布最低收购价。建立粮食“卖难”应急预案,适时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避免出现粮贱伤农。做好粮食收储工作,保证市场供应,保护农民利益。
(二)加强粮食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掺杂使假、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及压级压价等各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持粮食市场稳定。
(三)完善粮食市场预警机制。
加强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确定粮食预警调控指标,建立和完善粮食市场体系,通过各级粮食批发市场平台,发布粮食消费、价格、质量等信息,引导各方行为。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预案,细化各项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州内粮食安全。
(四)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西昌中央储备粮和德昌、雷波、昭觉、金阳、冕宁省级储备粮作用,尽快充实和完善州县粮食储备,严格储备粮食管理制度,确保各级储备粮数量足、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
(五)厉行节约粮食。
大力发展“粮食银行”,指导农户建设小粮仓,推广先进适用储粮技术,加强粮食贮存和加工管理,减少产后损失。广泛开展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的宣传教育,培养文明节约的饮食习惯,引导群众科学合理消费粮食。
七、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一)落实和完善惠农政策。
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积极探索完善补贴种粮农户的有效办法,使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粮食种植面积上、真正落实到种粮农民头上,增强惠农政策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
(二)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