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项目监管与实施分开,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中低产田土改造开发项目,由农发办、以工代赈办、退耕还林办等主管部门分别负责项目的申报、资金管理和检查、监督、验收等工作,农业局具体负责规划、立项、实施、质量监管、验收等工作。各县市政府要强化对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办公室的领导,发挥其技术力量的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对改田改土项目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要接受各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形成规范的项目运行机制。
(三)统筹规划,捆绑资金。
坚持“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配套使用、各交各的帐,各记各的功”的原则,按照各资金来源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具体要求,加强项目资金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农业部门要牵头做好统筹规划和实施工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有序实施,确保建设质量,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推动土地改造、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低产田土改造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
中低产田土改造要立足实际,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一是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要集中资金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沟、渠、田、林、路综合配套建设,提高项目区农田建设标准,确保项目区农田耕地质量。二是加大土壤改良投入。按照“良壤、良灌、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原则,通过“一改带五改”,将田形调整、增厚土层、秸杆覆盖、免耕、沃土工程、清洁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地力培肥技术组装配套,综合运用到项目区,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高产稳产、经济作物增产增收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三是扶持优势主导产业。项目安排上要突出优势主导产业,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将项目实施与发展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引导和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烤烟、蚕桑、马铃薯及优质粮油等生产基地,强化基地和企业的对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五)加强工程建后管护。
一要创新机制。州、县市农业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管护办法和措施,把建后管护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定期对建后工程追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市政府要建立奖惩机制,将工程管护工作纳入考核目标,确保建后管护工作落实。二要科学管理。项目主管部门和农业部门要对项目开展效益评估,实行效益追踪制,坚决杜绝项目实施完成验收后就完事的思想和作法。
附件:凉山州中低产田土改造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