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六政办〔2009〕1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试验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09年可能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农业农村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意义十分重大。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总体部署,以更加有为的姿态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保持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六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
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
根据《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六发〔2009〕3号)要求,现就2009年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实施粮食双百亿工程
1、目标任务:粮食年产量463万吨,增长5.8%;油料年产量23万吨,增长8%;粮食加工年产值64.4亿元,增长16%。
2、主要措施
(1)推广良种。围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提高集约化供种水平和良种覆盖率。水稻主推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Ⅱ优7954、两优6326、Ⅱ优明86等品种,小麦主推皖麦50、泛麦5号、豫麦70-36、偃展4110、郑麦9023等品种,油菜主推秦优7号、陕油6号、秦优10号等品种。全市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
(2)运用良法。一是适期适量播种。水稻适期播种,培育壮秧,推广旱育稀植和抛秧技术。小麦适量播种,避免大播量,力争壮苗越冬。二是科学平衡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提倡平衡施肥,水稻基肥与追肥并重,小麦推行氮肥后移。三是综合防治病虫害。水稻重点防治螟虫和稻飞虱,小麦重点防治赤霉病,做到测报准确、用药对路、防治及时。四是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在粮食生产示范区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机械化作业,促进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不断提升。促使良法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30%。
(3)打造良田。以公路干道沿线丘岗地区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今年秋冬季全市计划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土石方3000万立方米,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改善防洪面积30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推进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争取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面积60平方公里左右,加快30万亩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田间工程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面积10万亩。配套建设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施沃土工程,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试点,今年全市计划利用冬闲田种植花草30万亩。通过打造良田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30%。
(4)研究良策。按照全国、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大县、大片、大户”带动的工作思路,围绕粮食生产和加工的着力点、增长点,扩大秋种面积,努力减少冬闲田,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建设防灾减灾系统,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落实好促进粮食双百亿工程的各项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当年粮食生产和加工指导计划未完成的,在县区综合评比的其他奖项中按粮食双百亿工程考评办法规定扣除相应得分。
(5)力保粮价。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积极争取增加收储计划。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经纪人、粮食企业等参与粮食收购、储藏、加工、运销,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充分发挥粮食收储加工企业作用,培育和创建优质粮品牌,促进粮食产加销衔接,力争使农民售粮卖上好价钱。
3、责任分工
(1)牵头单位:市农委、粮食局,中储粮六安直属库,各县区政府、管委。
(2)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交通局、气象局、科技局、商务局、物价局、供销社、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民政局,省淠史杭总局,相关金融保险机构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
1、目标任务:力争全市农产品年加工产值达到205亿元,增长13%。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家、5亿元以上企业5家、1亿元以上企业30家。
2、主要措施
(1)领导帮扶。按照“做强大龙头,建设大基地,培育大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实行市、县区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土地、担保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保企业发展,促经济增长。
(2)扶优扶强。按照“省内上排行榜,市内成领头羊”的要求,选择一批企业进行分级管理、重点培育,着力打造甲级队,扶持乙级队,培养预备队。甲级队由市、县区分管领导负责联系,乙级队由市、县区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联系,其他企业由市、县区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负责联系。全面落实龙头企业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等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发展。今年争取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885万元。
(3)银企对接。金融部门自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相关主管部门推选企业和项目与金融部门对接扶持。全年至少举行一次富有成效的银企对接会,定期不定期召开银企、银政座谈会、会商会,向金融部门推荐黄金客户,争取金融部门更大的支持。
(4)产业集聚。以市区为中心,以各县区为半径,以省会城市群为外延,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在企业产品上下游之间开展分工协作,培育建立产业配套、分工明晰、功能齐全的产业体系。
3、责任分工
(1)牵头单位:市农委,各县区政府、管委。
(2)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粮食局、商务局、经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局、环保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六安银监分局,相关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等。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1、目标任务:全市新增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100亩以上500户、1000亩以上50户、3000亩以上10户、10000亩以上2户。
2、主要措施
(1)宣传引导。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若干问题的意见》(皖政〔2009〕13号)等精神,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相关政策法规,注重发现和总结典型经验,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因势利导,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2)政府扶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有效衔接土地流转供求。市、县区安排土地流转专项资金,以县区为主,市级以奖代补,县区可以整合支农资金兑现奖励扶持或通过安排项目予以扶持。今年起,对从事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的经营主体,受让土地承包经营权100亩以上,流转期限3年以上,流转合同规范的,给予每亩一次性奖励20元;受让面积1000-2000亩的,每亩奖励30元;2001-3000亩的,每亩奖励40元;3001亩以上的,每亩奖励50元。对单季流转从事午季粮油生产的,奖励标准翻一番。
(3)项目补助。争取省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对种粮大户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认真组织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申报争取补助资金,今年按800万元的投资规模进行申报。
(4)领导抓点。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采取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的办法,由市、县区、乡镇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联系一处1万亩以上、1000亩以上、100亩以上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示范片,逐步发展培育一批百亩、千亩乃至万亩的现代农场、现代牧场、现代林场。
(5)企业办基地。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原材料生产要求,主动承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兴办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受让面积较大、流转期限较长的经营主体,符合相关条件的,优先安排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特色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和农机补贴项目。今年争取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一条龙项目扶持资金5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