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不断完善城乡保障体系
完善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2010年以前,建成70所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11所、乡镇区域性敬老院39所、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所;从2009年起,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每人每月135元的基础上逐年提高。
加快农村文化站和信息站建设。2009年,新建9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新建350个农村示范文化室和120个农家书屋,新建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今后三年,投资3700万元建设农村宽带信息网,使农村宽带入村率达到90%;投资1900万元,打造农村信息“三网”平台。实施国家广电总局6896套价值6896万元的广播电视村村通项目,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5%和99.5%。投资1.5亿元,加快农村电话村村通工程建设。
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至2012年,建成11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9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67个城市社区服务站、1个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1225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十)加大财税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增值税转型改革各项措施,企业生产经营购进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全额抵扣,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工业6%、商业4%下调至3%,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国家补助资金,确保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大力开展财政增收减支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会议费、接待费、购置费和出国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廉租住房、公共安全等民生支出。继续安排政府奖励资金投入,支持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工业提速增效、全民创业等活动的开展。
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和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尽快形成“多渠道筹资、多平台运作”的格局;加快城市信用社与西安商业银行重组工作,建立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制度;充分利用国家允许财政担保的政策,建立我市为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财政担保的机制,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积极策划市政债券、企业债券,加快做好优秀企业上市融资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成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协调指导全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工作。要建立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重大问题,协调项目资金,督促工作落实。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确保中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措施全面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