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加快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中南部地区基本生存条件。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思路,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组织好生态移民搬迁,力争5年内完成同心、海原、盐池、西吉、原州、隆德、彭阳、泾源、沙坡头等县(区)的生态移民搬迁,并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大力发展务工移民,扩大移民安置渠道和规模。加快实施千村“互助资金”扶贫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使互助资金项目覆盖全区所有的贫困村,有效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在年降雨量350毫米以上旱作农业区,人均建设3亩以上高标准水平梯田。切实做好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强化帮扶工作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帮扶成效。
(三十四)认真贯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发展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科技示范工程、民生科技服务机制创新工程。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使我区灾害监测预报水平和防灾减灾科技支持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启动实施“412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工程”,每年培训400名县(市、区)一级、1000名乡一级、2000名村一级各级各类技术、经营人才。完善自治区“三农”呼叫中心,启动建设国家宁夏农业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新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实行信息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民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运用信息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改善金融服务,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和监管标准,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贷款难的问题。
(三十五)大力推进商务便民。实施“三新工程”、“万村千乡市场配送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三便民一推动工程”;全面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户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给予财政补贴;加快“早餐配送”工程和“放心肉、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双进”活动,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区各个居民社区、学校区域、医院区域、工矿区,扶持建设180个商业连锁便利店,使社区居民享受品牌化、规范化和质优价廉的商务服务。
(三十六)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市场价格上涨应急预案,保障市场供应平衡有序。加强价格监测和监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价格服务水平。严格出台政策性调价项目,完善收费标准制定办法,建立行政事业型收费普查机制,治理规范各类收费,加强对居民生活、生产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监管。开展价格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市场价格秩序,确保利民、惠民价格政策的落实。
九、改善民生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