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区:利用现有闲置厂房,以盘活国有企业为突破口,重点承接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大力发展餐饮、洗浴、娱乐等第三产业。
--印台区:以现有的农业为基础,重点承接现代化农业,高科技农业方面的种植和养殖、苹果加工、生猪养殖及屠宰、肉牛育肥及屠宰、畜禽养殖及加工等;围绕陶瓷工业园,大力发展中高档建筑陶瓷产业。
--宜君县:打好生态牌,重点承接以核桃和玉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发展大型旅游休闲场所。
三、促进措施
(一)壮大承接转移载体。各区县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把产业转移与发展园区经济相结合,以园区为主要承接载体,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和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要突破行政区划,按照专业化聚集的要求,进行产业和企业的重组合并,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加快配套建设,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和投资力度,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鼓励以专业园区的形式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二)搭建承接转移平台。要充分利用“西洽会”、“农高会”等会展平台,组织开展产业承接转移洽谈活动。利用各类投资促进活动,建立与国际国内500强“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联系互动机制。加快推进我市与东中部地区的商品市场准入互认、区域名牌合作互认、著名商标共享、质量技术标准一体化,共建共享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凡在转出地已获资格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转移到我市后不再重新评审,直接予以办理确认。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三)改善承接转移条件。鼓励龙头企业将研发、制造、服务等有关流程外包,引导各类中小企业积极主动与大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协作,形成具有铜川特色的产业链配套体系。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和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等各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四)完善投资促进体系。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模式,建立“政府--中介--企业(工业园区)”联动的投资促进体系。强化投资促进部门、各工业园区、产业承接企业、回乡创业人员、商会、行业协会及市场中介组织的互动关系。商务、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商、环保、金融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每年选择重点产业、重点区县和重点项目,多方联动开展产业承接促进活动,提高产业对接的能力和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