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全程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市对县(市、区)的具体任务分解详见附件。
三、推进措施
以深入实施“粮变肉”、畜产品精深加工、乳品跃升、特种经济动物振兴、饲料兽药保障和动物卫生安全等六大工程为主要载体,着眼破解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障碍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强力推进。
(一)加快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基地县(市、区)为保障,依托合作经济组织,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型产业等发展要素,构建新型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加工向养殖基地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利用3年时间,重点建设好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等7大园区。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通化县重点围绕万家福公司建设350万头生猪产业园区;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围绕卓越、正方、康华、德坤等龙头企业建设2亿只肉鸡、鹅鸭产业园区;梅河口市、柳河县、通化县、二道江区围绕康华公司建设百万头肉牛产业园区;东昌区、二道江区围绕大明乳业公司建设万吨乳品产业园区,围绕发展围城牧业建设200万只蛋鸡产业园区;集安市围绕永泰蜂业公司建设千吨蜂产品产业园区;东昌区、二道江区、通化县、集安市围绕吉林康大建设200万只肉兔加工产业园区。企业所在地政府负责产业园区的规划、协调指导和组织推进。同时,实施差异化战略,因地制宜,推进特种经济动物等其他畜禽的产业化经营。
(二)强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分散饲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省里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每年也要从本级财政拿出一块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支持牧业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小区)进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加快畜禽饲养方式转变,推进健康养殖。牧业用地要作为农业设施用地予以保障,要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企业用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征地手续,有关部门要全额免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全市每年抓好1个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每个县每年抓好1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建设,力争3年内有一个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