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兼顾其他畜禽品种,做好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工作;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冷链体系;加大畜禽地方良种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今后三年,要建设1个原种猪场,并配套建设扩繁场;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在全市每年推广2万剂优质冻精;建设肉鸭祖代场1个,建设蛋鸭原种场1个,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力争到2012年,全市生猪、肉牛、奶牛、肉羊和蛋鸡良种率要分别达到96%、97%、80%、85%和96%以上。
(四)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名牌产品为依托,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组建有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更好地发挥其组织生产、开拓市场、牵动基地的功能。突出抓好卓越、正方、康华、万家福等畜禽加工企业和新上的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较大的突破。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布局较好的县(市、区)政府,要指导协助企业采取建设养殖基地,打造企业原料生产“第一车间”,解决标准加工原料不足问题,实现企业扩能升级。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县(市、区)政府,要集中力量,围绕优势养殖基地,重点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解决养殖、加工一腿长一腿短的问题。梅河口市要抓好正方公司、顺发公司建设项目和杏岭肉鸡加工项目;集安市要抓好永泰蜂业易地改造项目;辉南县抓好卓越公司建设项目;柳河县抓好康华公司建设项目;通化县抓好肉牛加工项目的谋划工作;东昌区要抓好大明乳业公司建设项目;二道江区要抓好恒远牧业公司建设项目。坚持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畜产品加工业企业实施“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战略,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深入开展招商引资行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把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吸引到我市畜牧业产业建设中来。突出特色,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强化技术开发与跟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品深层次、多样化开发,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和产品附加值。对新评为国家、省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由县(市、区)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当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联结农户达到3000户的龙头企业,当年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同级财政返还该企业。对首次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畜牧产品,分别奖励10万元、3万元;对首次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级有机食品”的畜牧产品,分别奖励5万元;对首次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的畜牧产品奖励2万元;对首次认定为“吉林名牌”、“吉林名牌农产品”的畜牧产品分别奖励1万元。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列支。企业用于研发畜牧新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费用,可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