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构建由中资保险公司(含社会保险)、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并存的结构合理、竞争充分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专业保险经纪公司、代理公司、公估公司,建立健全保险中介市场体系。优化保险机构网点布局,改进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加快营销服务部建设,改善和加强乡镇保险服务,扩大保险覆盖面。到2011年,保险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8%;保险深度为4%,保险密度为2500元/人。
拓展金融服务多元化方式。进一步创新融资途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支持企业采取融资租赁、股权融资、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改进信贷流程体系,开展信贷方式创新,积极拓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网络金融业务等新品种。重点增加对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中小企业成长和重点建设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投入。有序发展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等非银行投资机构,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地方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的协调配合,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更好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征信市场,积极发展社会征信机构,规范企业信用评级行为,2010年基本建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加强金融管理协调,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2.信息服务业
牵头领导:方新旗
责任部门:市信息化办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推进“数字湖州”建设目标,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信息服务业层级和竞争力,积极构筑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体系。三年内共实施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0.32亿元;全市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制造业信息化、数字电视等以“数字湖州”为主要内容的一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三年累计投入不少于5亿元,建设和改善传输网、数据网,提升全网数据和传输服务能力,积极推进3G的应用,提升无线增值服务和数据服务能力,促进无线互联网发展。开展省级农村信息化试点(2个县区、2个乡镇)、千村联网工程和基层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试点,大力推广农民信箱和农技110、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农事通”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人口计生“三网一库”信息五级联网。
大力发展软件和互联网产业。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创业园的载体作用,吸引国内外著名软件设计机构和互联网产业企业入驻,建设高水平的软件开发基地、软件服务外包基地。重点开发行业应用软件、应用中间件、自动化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面向本地特色产业的产品,鼓励发展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
推广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进一步构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每年重点建设10个左右企业信息化合作项目,加快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进程。鼓励信息服务业企业和传统企业把IT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销售结合起来,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和升级的步伐,每年推进3-5个信息服务业合作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信息服务商开展软件服务化(SAAS),普及产业链信息化和推广标准化,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
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加强公共图书、科技信息、新闻出版和广电传媒等公共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满足社会信息服务需求。加快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和个人创业者等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公益性的信息服务。
3.科技服务业
牵头领导:倪玲妹
责任部门:市科技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培育各类科技服务主体,发展科技服务市场,加大科研有效投入,构筑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三年内共实施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38亿元;全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培育科技研发主体。鼓励发展专业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服务等服务业,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培育科技研发主体,做强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提升我市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到2011年,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达到1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太湖科技创业中心一期,新建和投产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逐步建成完善的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和协作网络。到2011年,引进10家以大院名校为背景的创新载体,新建6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区域性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000人以上。
发展科技市场。促进科技招投标、科技中介、技术产权交易、检验检测等服务机构发展,繁荣中国湖州网上技术市场等技术交易平台,促进专利代理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到2011年,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200家,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量9件以上。
4.房地产业
牵头领导:吴水霖
责任部门:市规划建设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逐步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价格稳定、调控有效”的目标,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发展。三年内共实施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8.56亿元。到2011年,中心城市城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人均42平方米。三年内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房等人”的要求,中心城市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新建经济适用房13万平方米、14万平方米和7.5万平方米,三年累计新建经济适用房34.5万平方米,采取集中定点建设和普通商品房配建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其中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分别为30.5万平方米和4万平方米。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三年内中心城市新增廉租住房保障户1140户,其中中心城区和南浔城区分别为900户和240户,采用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予以解决;2009年和2011年在中心城区分别新建廉租住房0.45万平方米和1万平方米,采取集中定点建设和配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到2011年末,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累计分别为70万平方米和5万平方米。
稳步推进商品住宅开发。中心城市三年内年均开发商品房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其中套型建筑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下的占70%,竣工100万平方米。2009年重点开发仁皇山分区S14、S19、S20地块、市北28号地块、市北32号地块、湖东分区23-1南侧地块;2010年重点开发龙溪港C块、22号老气象局改造地块、江南工贸大街西侧地块等。
多模式实施老社区改造。中心城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2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75万平方米。南浔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15万平方米。湖州经济开发区每年综合改造旧住宅区5万平方米,三年共完成旧住宅区综合改造15万平方米。2009年重点实施宫兜地块、承天寺地块、市陌小区、文苑小区、南浔水厂、南浔农行宿舍、梅月新村等的改造。2010年重点实施小西街地块、墙壕里地块、曲尺巷、市陌北区、市陌新村、吉山新村、华丰南区南浔亚洲城小区(一、二期)、磷肥厂小区等老社区改造。
提高住宅现代化水平。完善住宅建筑体系、结构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住宅性能认定制度,积极倡导“绿色建筑”,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力争每年有1-2个住宅区成为省级优秀小区,三年内争创一个全国优秀示范小区。
5.中介和社区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
牵头领导:李建平
责任部门:市工商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加快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中介服务体系的目标,以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为方向,积极推进中介服务功能的开发和创新,培育现代中介服务机构,提升城市商务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同时,拓展中介服务门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中介服务业。三年内全市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突出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资讯、商务会展、广告代理、产品设计、管理咨询、金融理财、人才中介等商务中介行业。规范发展评估、审计、律师、公证等评估和法律服务中介组织。鼓励发展以技术业务外包、商务流程外包为代表的业务流程外包(BPO)和市场调研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KPO)等服务外包业。同时,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律师楼、会计楼、咨询大厦等。
完善体制要素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业体制改革。2009年基本实现中介行业协会与主管部门在管理体制上的分离。2010年重点推进政府部门与非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脱钩,鼓励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完成湖州中介服务网、中介行业信用评价系统、中小企业科技项目评价系统等三大公共平台的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挖掘现有教育资源,依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培养适合中介组织需要的各类人才。到2011年,全市中介机构达到800家以上,拥有专业人员6000人以上。
社区服务业
牵头领导:杨建新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等
(1)发展要求与目标
围绕构建覆盖全市的公益性、经营性、地缘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的目标,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重点,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日常维修等社区服务。三年内共实施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全市社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1年,社区有偿服务的比重达到30%以上。
(2)主要任务与重大项目
加快社区主要设施建设。以社区行政事务受理功能、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活动功能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市社区骨干设施建设。到2011年,全市建有以信息网络为依托的4个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80个城市社区事务中心。加快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到2011年全市建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50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500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村拥有服务中心。
健全社区配套设施体系。建立健全各类托老、助残、托幼、卫生保健、计划生育、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等福利性、公益性社区服务设施。完善各类家政服务站(点)、小维修站(点)、小商业、饮食网点等便民利民设施。到2011年,通过对市、县福利院等机构的改造,增加床位800张;发展民办养老机构5家,新增床位500张;改扩建农村敬老院10所,新增床位500张;建设5个县(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30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160个;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占社区居住人数的10%以上。
三、空间布局和产业集聚
围绕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快服务业向城市集聚,高度重视县域服务经济的发展,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服务经济板块。顺应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规律,聚集强势行业,加快推进六类服务业集聚区。
(一)构筑六大服务经济板块
1.中心城区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吴兴区政府、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太湖度假区管委会
发展定位:巩固辐射湖州市域乃至浙北地区的核心服务基地的地位,建成长三角重要的休闲旅游中心、区域交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区域商贸中心。
产业方向:鼓励和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教育科研、软件信息、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规范发展房地产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
2.东部新区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吴兴区政府
发展定位:分担中心城区部分高端的服务职能,将东部新区建成对接大上海的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和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区。
产业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有序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和房地产等相关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8亿元。
3.南浔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南浔区政府
发展定位:加强与湖州中心城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成为南浔区与两省交界的服务经济中心。
产业方向:大力发展江南人文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发展科研、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9亿元。
4.长兴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长兴县政府
发展定位:加强与湖州中心城区一体化互动发展,成为浙苏皖三省交界的服务经济中心。
产业方向:优先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金融、总部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培育壮大生态休闲旅游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5亿元。
5.德清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德清县政府
发展定位:立足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合理分工,承接沪、杭等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和国际服务外包,服务临杭产业带建设,加快建成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具有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
产业方向:重点发展休闲旅游、房地产和现代物流,加快培育商贸流通、商务咨询、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
6.安吉服务经济板块
责任单位:安吉县政府
发展定位:围绕建设全国山水园林第一城的目标,对接杭州经济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安吉县域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产业方向: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完善居住、科研、教育等城市配套服务功能。
经济规模:至2011年末,该板块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
(二)建设六类服务业集聚区
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具有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科技含量高、运行成本低、环境污染少的特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和重要载体。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实际,近三年重点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分为六大类型,共24个集聚区,力争9个进入省级行列(拟申报,下同),其余15个达到市级标准。到2011年,初步形成与大城市功能相配套、省市两级集聚区相融合,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集聚体系。
1.休闲旅游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旅游局、德清县政府、长兴县政府、安吉县政府、吴兴区政府、南浔区政府、太湖度假区管委会
(1)省级集聚区
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区域面积4050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南浔古镇旅游区,区域面积168 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
(2)市级集聚区
安吉大竹海旅游区,区域面积6593公顷,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亿元。德清下渚湖旅游区,区域面积3600公顷,2011年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长兴古生态旅游区,区域面积7270公顷,2011年基本建成,当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湖州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区域面积4000公顷,2011年前正式启动,期末实现旅游总收入1亿元。
2.动漫产业集聚区
责任部门和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吴兴区政府、湖州开发区管委会、安吉县政府
(1)省级集聚区
“新长宁”多媒体动漫城,区域面积24 公顷,2011年末基本建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36亿元。南太湖科创中心二期,区域面积20公顷,尽快启动建设,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