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研究不同产业特点的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加强探索适应浙江实际的产业生态链组织技术模式,推进节约型、循环型经济发展。着重面向化工、医药、制革、电镀、印染、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开发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效率,争取突破20项企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建设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程10个。开发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建设,争取突破10项以上关键技术,建设生态链技术示范工程5个。
6. 实施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行动。开展区域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公众健康、城镇综合协调发展等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实验提供技术支撑。建成3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6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全省科技创新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实验区、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和谐区,对全省的可持续发展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加强疾病防治与新药创制技术创新,提高人口健康水平。
1. 实施重大与高发疾病防治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加强重大高发疾病防治技术创新。开展肿瘤预警与早期诊断、肿瘤发生发展标志物鉴定、心脑血管功能监测与早期干预技术、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器官移植外科及围手术期管理、危急重病抢救、致盲性疾病和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等方面研究,解决20项关键技术,获得20项以上专利。建成国家级基地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使我省常见多发肿瘤早期诊断率提高20%以上,5年生存率提高5%以上,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下降5%以上,危急重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降低10%以上,眼病致盲率下降20%以上,人群健康水平居全国前列。
2. 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技术创新,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着重开展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高发和新发突发传染病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突破10项重大传染病预警、快速诊断和控制关键技术,使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5%以上。建立我省居民主要公共卫生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价技术平台。
3. 加强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技术创新,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重点开展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诊治、辅助生殖技术的生殖遗传安全性评估、重大妇科疾病防治、新生儿感染、遗传疾病筛查和危重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突破10项以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出生缺陷高效无创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3项,降低重大出生缺陷率10%以上,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0.3%-0.4%以下;新生儿疾病筛查扩展到30种,全省年筛查率达95%以上;新生儿常见细菌和病毒的诊断准确率提高5%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