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依法行政监督办法》、《毕节地区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毕节地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的通知


  (七)其他违反行政检查工作规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第十二条 在实施行政强制过程中,下列情形属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强制的;

  (二)无法定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强制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强制的;

  (四)擅自使用、因重大过失损毁或丢失被查封、扣押财物的;

  (五)其他违反行政强制规定,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

  第十三条 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下列情形属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处罚依据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指派、委托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组织或人员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擅自设定行政处罚或者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四)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重复处罚的;

  (五)违反“罚缴分离”规定,擅自收取罚款的;

  (六)对当事人进行罚款、没收财物的处罚不开具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凭证的;

  (七)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八)玩忽职守,对应当予以制止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处罚的;

  (九)未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十)依法应当组织听证而不组织听证的;

  (十一)实施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十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条 在实施其他行政管理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行政执法过错行为:

  (一)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履行非法定义务的;

  (二)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三)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接受无法定依据的指定服务,或者购买无法定依据的指定商品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截留、私分、挪用罚没款、征收款,截留、私分、使用、损毁被没收、征收、征用财物的;

  (五)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其他执法行为。

  第十五条 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下列行为,属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行为:

  (一)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请求,拒绝、拖延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义务的;

  (二)拒绝、拖延执行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造成后果的;

  (三)具有法定义务但在法定期限内不作为的;

  (四)不依法给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赔偿、行政救济、行政补偿、行政给付的;

  (五)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命令的行为,不主动纠正或纠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申诉、控告、检举后,不按照规定履行调查、处理职责的。

第三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确定

  第十六条 对行政执法过错行为,应当追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七条 法律法规规定或行政执法机关内部工作制度规定,需进行审核、批准的行政执法行为,除下列情形外,应根据责任和所起作用追究审核人、批准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核、批准而擅自作出行政许可的;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未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的;

  (三)虽经审核人审核、批准人批准,但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内容实施的。

  第十八条 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追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九条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执法、集中执法活动中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追究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负责人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根据上级决定或命令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命令有错误的,应当向上级提出改正或撤销该决定、命令的建议。上级不改变该决定、命令,执行后产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执行人员不承担责任,但该决定、命令明显违法的,执法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