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农村社区办公服务配套用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村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满足办公和开展服务需要。经济条件好的农村社区,要建设能够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服务场所。同时,立足实际,遵循交通便捷、满足服务需求和方便农民的原则,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或采用新建、改建、共建等形式,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应包括医疗卫生、环境卫生、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社区治保、志愿者服务等服务站所,并根据农民需求变化,逐步完善,确保农民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农村社区要设立党组织,理顺隶属关系,完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并将党组织辐射到社区内的企业、农村各种组织中。
2.完善农村社区村民自治机制。社区村委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自治,履行职责。建立健全社区党建、村民代表会议、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等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障社区村民的管理权、决策权、监督权。同时,逐步开展农村社区直接选举工作,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权。
(三)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健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各种政府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重点开展社会保障、社区救助、社区卫生、社区安全、社区就业、计划生育及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对审批和与审批服务有关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1)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开展社区救助、社区养老托幼服务,健全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2)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增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3)加强农村社区警务室建设,建立群防群治体系,健全农村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4)建立城乡就业信息网络,及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5)加强社区人口计生阵地建设,深化计划生育文化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计生政策,确保计生技术服务和药具供应,提高群众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水平。(6)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活动,繁荣发展农村公共文化。
2.健全农村社区自助互助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驻社区单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志愿者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居家的孤寡老人、体弱多病和身边无子女老人提供各种应急服务和精神抚慰,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解决生活困难提供服务。倡导社区居民和驻社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有条件的地方,社区可以根据居民需要,建立热线电话救助网络、社区智能服务网络等服务载体,开展自助互助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