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引进鼓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认真实施“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争取到2010年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卫技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人员达50%。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补充机制,每年公开招考一定卫技人员充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原则上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要优先招录全科医学专业类毕业生和具有执业资格的卫技人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县级医疗机构的卫技人员向社区流动,强化县级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所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县级医院临床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经费支持;健全人才逐级选拔使用机制,今后,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在编制范围内需补充人员,除紧缺专业外,原则上不向社会公开招考,每年定向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开选调工作人员,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我县卫技人员的主要入口。完善卫技人员的优胜劣汰机制,有计划做好卫技岗位上的非卫技人员转岗工作,通过建立定期考核制度,逐步分流达不到执业资格的人员。切实解决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鼓励离退休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退休卫技人员应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六)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1、大力推进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按照服务区域划分和人均服务1000-2000人口的要求,建立以社区责任医生为骨干,社区护理等人员组成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2、建立分工合理的纵向协作机制。整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所、县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逐步将县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县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实施“医院牵手社区行动”,组织县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钩结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行资源共享。县医院要落实相应的职能科室和人员,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患者优先提供科室选择、检查预约、住院安排等服务,将适宜社区诊疗的患者及其就诊资料及时转回社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3、健全医疗保障机制,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4、加强财务制度的管理和监督。转型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以进一步规范收支管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