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展以交通、能源、环保等为支撑的基础产业。主要包括港口、内河航运和陆路交通产业,电、油、气等能源产业,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产业。加快构建“六纵五横九加密联络线”的干线公路网,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网络、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加快构建“一港五区”的港口布局,构筑立体化、区域化、功能化的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燃气电厂、热电联产电厂和电网;积极推进市域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和石油仓储建设,提高我市能源储运供给能力;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四、重点建设我市现代产业体系的五大载体
(一)打造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示范区。按照“组团布局、集约发展”的战略要求,统筹协调跨组团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规划,创新区域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四大组团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以信息、互联网、授权为纽带的虚拟经济,建立和推广“中山特色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平台”,把传统产业基地打造成为网络上的新型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的14个技术创新专业镇、2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7个产业升级示范区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试点)基地”,遵循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内在规律,通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品牌建设和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示范区,发挥其产业集群增效、产业创新带动、加工贸易转型、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改造、服务业集约发展等示范作用。
(二)打造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依托现有2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全力打造珠江口西岸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造珠三角信息产业基地;抓好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广东省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建设,打造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医药产业高地;承接南沙等周边大型石化基地辐射,打造新型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我市东部地区沿海优势,打造船舶生产基地;以中山明阳风电设备产业项目建设为契机,打造风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借助毗邻广州汽车生产基地的地缘、市场优势,依托中炬汽配工业园,打造汽配产业基地;依托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等,加快区域重大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