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改造提升。引导市场开办单位招商引资,建设仓储、分拣、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创建品牌,扩大规模,培育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连接城乡、规模大、档次高的现代专业批发市场,增强流通业对一二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重点抓好一批规模庞大、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好的市场经营设施、信息系统、物流系统改造升级,提高成交额,扩大辐射区,带动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市场与加工互相带动的格局。力争到2010年,全市年成交额过65亿元的批发市场达到3户。
3.推动工商企业联手共同开拓市场。组织大型流通企业与消费类产品生产企业搞好对接,开展“名品进名店,名店销名品”、“品牌产品下乡”活动,倡导“聊城人买聊城货”的消费理念,在大卖场、连锁超市设立纺织、食品等地方产品专柜,将地方产化肥、农膜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经营网络,提高我市地方产品的销售份额。
(四)切实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安全消费
1.加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对生猪、酒类等重要商品的管理,提高商品质量,规范经营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促使城乡居民放心消费。加快“放心肉”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对定点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的监控,切实提高肉品安全保障水平。
2.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交易环境。积极推动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交易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五)完善市场监测体系,维护市场稳定
1.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建立市场运行监测网络,完善监测制度,建立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供真实权威的信息,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需求,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2.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建立重要商品市场预警系统,提高预测预警水平。建立应急调控反映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级要建立粮油、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确保10天的市场供应量,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生产、扩大消费、增加就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搞活流通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商贸流通工作的重要性,把搞活流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好流通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