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教育局关于下发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计划的通知
(吉市教通字〔2009〕25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有关学校:
为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充分运用教育督导机制,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总结和2009年继续开展实验的通知》(吉政教督字[2008]7号),吉林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继续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现将《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计划》下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附件: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计划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计划
为不断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探索建立新的学校督导评估机制,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总结和2009年继续开展实验的通知》(吉政教督字[2008]7号),吉林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继续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特制定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计划如下:
一、评估实验的指导思想
2009年学校评估实验在2008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建立更加有利于促进学校标准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新的学校督导评估机制,为国家和省教育督导团制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以及学校评估机制的确立提供科学、有价值的依据。
二、评估实验的范围
2009年,各县(市)区均要按照吉林省教育厅《关于进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总结和2009年继续开展实验的通知》要求,根据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职责分工,选取不少于所辖中小学校15%的比例,按照《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办法(试行)》开展学校评估和校长、教师、学生个体评价的实验评估工作。
三、评估实验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
中小学校评估实验从2009年3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 (2009年3月 - 4月)
1、动员部署。召开县(市)区督导主任会,学习、传达省《关于进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总结和2009年继续开展实验的通知》和《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办法(试行)》等文件,总结2008年学校评估实验的经验与不足,把握相关要求,明确评估标准、评估办法和程序、结果处理和运用办法等。
2、制定评估实验计划,确定评估实验学校。根据省《关于进行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总结和2009年继续开展实验的通知》中的要求,结合我市中小学校状况,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分别制定学校评估实验计划,明确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目的任务、时间安排、保证措施等,按照“参加评估实验的学校数量原则上要达到辖区内学校总数的15%,同时要涵盖各级各类学校,使接受评估实验的学校具有代表性”的原则科学确定评估实验学校。
市教育局确定吉林市一中、一实验小学、二实验小学、二十三中学、永吉四中、蛟河一中等6所学校为市本级学校评估实验学校。
各县(市)区的评估实验计划于4月15日前上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 (2009年5月 - 10月)
1、组织实验学校开展自评。
(1)做好培训。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召开各实验学校相关人员培训会,学习省、市学校评估实验有关精神,明确学校评估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校理解和研读指标及具体的评估标准,共同做好自评工作。
(2)学校自评。各实验学校要成立由校长、部门负责人、教工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参加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要求,按照职责分工,对照评估指标的要求,广泛采集信息,认真汇总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工作。在认真自评的基础上,填写《吉林市中小学督导评估自评表》,并形成自评报告,上报本级教育督导部门。学校自评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基本情况、自评工作过程及自评结论、主要成绩与基本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市级实验学校的《自评报告》和《自评表》于9月20日之前上报吉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2、对实验学校进行督导评估。
(1)做好评估准备。在2008年评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评估细则,对上一次评估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要重点研究,创新评估方法,保证评估实验高质量完成,取得新成果。形成由专职督学和专业人员参加的评估组(人数不少于6人),对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标准、评估技术与方法、评估程序以及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
(2)开展督导评估。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按计划对实验学校进行督导评估,每所学校督导评估时间2天(市级实验学校督导评估从10月初开始,具体到校时间另行通知)。督导评估的基本程序:评估组听取学校自评汇报、随机听课、参加升旗仪式、看间操、实地察看、查阅相关档案资料、个别访谈及师生问卷和学生时事政治、艺术、体能、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测试。督导评估结束时向学校反馈意见。
督导结束后召开汇总分析会,每位评估组成员依据评估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对照评估标准提出评估等级的评定意见,评估组根据每位成员的评估意见,整体分析、全面评价学校工作,合理确定学校等次。同时,分析总结学校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明确指出学校办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整改建议,形成综合督导评估意见向学校反馈,下发《督导意见书》。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 (2009年11月 - 12月)
学校督导评估结束后,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评估实验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及上报材料如下:
1、撰写评估实验工作总结。评估实验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评估实验工作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对新方案和指标体系的意见与建议等。
2、提出对新方案和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各县(市)区要在集中实验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对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的修改意见。
3、形成各类学校评估实验案例。评估实验工作结束后,市、县两级教育督导室都要撰写学校评估实验案例。评估实验案例要真实反映评估实验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估实验学校的选择与学校情况,评估实验工作概述(评估人员组成、评估程序等),评估实验工作的过程记录,各指标的详细标准、具体的方式、方法与技术手段等,评估报告,工作总结与反思,对评估结果使用的具体建议,对方案可能存在问题的预见及分析等。每个评估实验案例不少于3万字。每个县(市)区上报1个实验案例。
各县(市)区评估实验材料于12月15日前报送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具体要求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评估实验工作的领导。继续开展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对于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和调整新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学校标准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校督导评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评估实验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县(市)区都要成立评估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评估实验工作,指导学校有序开展好实验工作。
吉林市学校评估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杨凤琴
副组长:祝 颖
成 员:姜元萍 孙玉民 魏纪玲 赵 岚 罗 闯
夏 军 邢桂芳 陈 福 刘 丽 王福权
李 群 孙长惠 李季陶 寇连华 张永杰
马云河 王建强 朱洪伟 刘永刚 李金成
2、加强指导与监督,确保实验的质量。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评估实验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认真做好对评估实验学校的培训,教育督导部门要从学校自评环节开始,跟踪参与学校评估实验的全过程,帮助、指导学校规范地做好自评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质保量地完成评估实验各环节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通过召开调度会、深入实验县(市)区和学校指导、检查的方式,对学校评估实验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
3、做好评估实验的过程分析和总结。开展评估实验要重视过程分析,边实验、边总结,在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评估过程成为实验研究与经验积累和总结的过程。继续开展评估实验要在总结、借鉴2008年评估实验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从本地实际出发,针对2008年评估实验中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继续深入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保证取得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附件:1、吉林市2009年中小学督导评估自评表
2、吉林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
附件1:
吉林市2009年普通中小学校评估实验
自 评 表
学 校:
校 长:
时 间:
吉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制
填 写 说 明
一、为做好2009年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验工作,规范学校自评工作,制定了《吉林市2009年普通中小学校督导评估自评表》。供各实验学校在自评过程中使用。
二、《自评表》应在认真进行自评,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自评小组填写。各项指标的评定,执行《吉林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及相应《指标体系》的等级标准。
三、《自评表》一式三份,各实验学校分别报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处(科)、教育督导部门各一份,学校存档一份。
四、表中“督导评估等级”和“督导评估组评价意见”栏,由督导评估组组长填写。督导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以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获得准确、真实的信息。
学 校 基 本 情 况
学校名称
|
| 类别
|
| 性质
|
| 主管部门
|
|
校园校舍
| 校 园
占地面积
| 总面积
|
| 校 舍
建筑面积
| 总面积
|
|
生均面积
|
| 生均面积
|
|
活动面积
|
| 食堂面积
|
| 厕所面积
|
|
绿化面积
|
| 宿舍面积
|
| 校企用房
|
|
班级与学生基本情况
| 年级
| 班级数
| 学生人数
| 其中择校生数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教职工队伍情况
| 教工总数
|
| 男
|
| 专任教师
|
| 校级班子
| 人数
|
|
女
|
| 教辅人员
|
| 持“双证”率
|
|
学历结构
| 研究生学历
| 本科学历
| 专科学历
| 中专及其以下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
|
|
|
|
|
|
职称结构
| 中学高级
| 中级
| 初级
| 未评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
|
|
|
|
|
|
年龄结构
| 46周岁以上
| 36--45周岁
| 35周岁以下
| 新教师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
|
|
|
|
|
|
骨干队伍
| 国家级
| 省级
| 市级
| 县(市)区级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人数
| %
|
|
|
|
|
|
|
|
|
备注
|
|
设 施 设 备 情 况
项目
| 室别
| 配备标准
| 室数
| 面积
| 器材库
个数
| 装备率
| 使用率
| 备注
|
设
施
| 物理实验室
|
|
|
|
|
|
|
|
化学实验室
|
|
|
|
|
|
|
|
生物实验室
|
|
|
|
|
|
|
|
微机室
|
|
|
|
|
|
|
|
电教室
|
|
|
|
|
|
|
|
语音室
|
|
|
|
|
|
|
|
劳动科技室
|
|
|
|
|
|
|
|
音乐室
|
|
|
|
|
|
|
|
美术室
|
|
|
|
|
|
|
|
卫生室
|
|
|
|
|
|
|
|
图书室
|
|
|
|
|
|
|
|
教师阅览室
| | | | | | | |
学生阅览室
| | | | | | | |
电教器材
| 名称
| 台数
| 规格、型号
| 运动设施
| 名称
| 数量
| 规格、型号
|
计算机
|
|
| 环形跑道(个)
|
|
|
电视机
|
|
| 直跑道(个)
|
|
|
录放像机
|
|
| 体育馆(平方米)
|
|
|
收录机
|
|
| 足球场(个)
|
|
|
电影放映机
|
|
| 篮球场(个)
|
|
|
投影仪
|
|
| 排球场(个)
|
|
|
幻灯机
|
|
| 乒乓球桌(张)
|
|
|
视频展台
|
|
|
音乐器材
| 名称
| 架数
| 规格、型号
| 沙坑(个)
|
|
|
钢琴
|
|
| 单杠(付)
|
|
|
风琴
|
|
| 双杠(付)
|
|
|
电子琴
|
|
| 跳箱(套)
|
|
|
手风琴
|
|
| 山羊(台)
|
|
|
铜管乐
|
|
| 平衡木(付)
|
|
|
图书资料
| 图书
| 杂志
| 报纸
|
总册数
| 生均册数
| 种类
| 总册数
| 种类
| 总份数
|
|
|
|
|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