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计划的通知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的各项安排部署,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3%(工业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1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6%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于好,着眼于快,全力推进投资和项目工作,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工作重点和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增强抓项目、保增长、促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争取资金项目,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努力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家扩大内需和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着眼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重大基础设施、骨干水利工程、循环经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谋划和筛选一批符合国家投向,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着力提高项目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达到报批和实施深度。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市场供求等情况,继续论证筛选一批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关联度高、投资效益好的特色工业项目,切实做好前期工作,为扩大投资需求奠定项目基础。二是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协调服务力度,早动手、早安排、早实施,衔接落实好项目建设所需的电、水及道路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解决好项目申报、征地拆迁、资金落实等关键问题,特别是抓紧做好新开工项目的建设程序完善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全力抓好国家扩大内需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逐一制定工作责任目标和时间表,明确和落实责任主体及工作计划,抓紧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按计划形成工作量。继续抓好投资环境治理,加强项目引进和建成后的跟踪、协调服务工作,促使项目早日发挥效益。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稽查,健全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办法,确保项目建设工作进度、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三是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青藏铁路西格二线、西宁机场二期扩建、西过境高速公路等重大战略性项目的实施,加强与国家和省上对接,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推进一批配套性项目建设,争取成为全市新的投资增长点。四是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工作。强化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向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及时申报一批符合国家投向、前期成熟的项目,争取国家、省上更多更大的支持。加大市本级预算内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市级政府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重点支持一批符合国家投资导向,能够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生产经营性项目及重大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加大对资源开发、农牧业产业化、重大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带动和引导银行贷款投入。充分利用好政策信用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主动配合银行做好项目评估审贷工作,努力扩大各类信用平台贷款总量。支持优势企业在省内外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二)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围绕“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把提高农民收入、夯实农业基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良好形势。一是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盘道水库灌区一期工程、灌区改造、人畜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万亩,解决8万人、6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胜利水库和景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配合省上做好“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抓好油菜、马铃薯、蚕豆及奶源、肉源、生猪等种植、养殖基地建设。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万亩,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以上。抓好5000栋日光节能温室、3000座牲畜暖棚建设。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畜产品资源的深度开发,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力争在每个行业打造1-2个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支持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抓好农民工就地培训和转移工作。加强与园区企业的衔接,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突出抓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年内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转移就业30万人次,其中新增长期稳定就业2万人。五是加强农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冷藏保鲜基础设施建设,调剂供需,保障市场供应。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市场准入、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放心肉”。 六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巩固和提高现有试点村建设的基础上,编制完成150个村的村级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