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增强载体和服务功能。按照“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要求,围绕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继续抓好城市的规划建设,突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一是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快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是坚持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并举的方针,在旧城改造方面,着力抓好路网建设,加快祁连路、南山路、五四西路等市区道路整修工程,打通断头路,做好小街小巷改造工作,尽快形成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加强城市水网建设,开工建设西宁市污水管网改造、第三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实施好西宁市城区河道及三县县城河道治理及防洪工程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川河治理工程。继续做好城市美化、亮化工作,城中区重点抓好南北大街景观改造,城西区重点抓好胜利路、西关大街景观改造,城东区重点抓好建国路、祁连路景观改造,城北区重点抓好小桥大街景观改造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形象。认真做好城市环卫、天然气、供电、通讯、景观照明配套设施建设,协调组织实施电线电缆“入地”工程。通过完善各类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周家泉片区、建国南路片区、火车站片区等综合开发建设。在新区建设方面,实施好西关大街西段一期、通海桥、海晏路二期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海湖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海湖中心广场、夏都会议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新区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把海湖新区建成高水平、高品位的新城区。三是加快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抓好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抓好高容量、立体式停车场建设,加快公交产业建设,全面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继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卫保洁设施、旱厕改造、背街小巷整改、标准化农贸市场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投入,抓好河道治理,整治规范“五小”行业,大力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严管重罚,巩固和发展创卫成果,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加快建立起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着力抓好生态建设和节能降耗,建设生态文明。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着力建设“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高原山水城市。一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大三县天然林、森林公园、生态农业区以及湿地保护力度,实施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二期工程,认真落实好退耕还林和营造“三北”防护林的工作;加强城市林带和绿地建设,重点做好城市出口道路景观林带、河道两侧林带建设,形成高原城市的绿色走廊;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街头绿地、公园、游园绿化建设,实施好街道行道树更新改造项目,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力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工程,扎实开展污染物排放整治活动,努力改善大气环境,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7%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0%以上。抓好对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西宁市遗留铬渣治理项目。二是加大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约束机制、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抓住市场环境变化的时机,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新上项目的用能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估,严把项目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察与排污治理。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程实施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节能减排资金支持,在确保原有节能减排项目实施进度的基础上,争取新上一批节能减排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城镇生活垃圾设施等项目建设。鼓励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能源发展,编制完成《西宁市新能源发展规划》。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