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抓好医疗器械生产源头控制,进一步拓展医疗器械监管领域。实行分类监管,重点监督高风险企业规范生产。加强医疗器械经营行为的监管,开展专项检查,解决突出问题(责任处室:医疗器械处)
5、全面开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五年一次的许可证换证和GSP复认证工作,严格药品经营企业的市场准入,使全市药品零售企业数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药品经营企业的连锁化程度和药品质量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责任处室:市场处、安监处)
(二)加强农村药品监管
1、全面推行“小药店”药品质量安全规范与提升工程。(责任处室:市场处)
2、对药品零售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制定乡镇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信用分类管理办法。(责任处室:市场处)
3、在完成与监管相对人联网的基础上,全面实行药品经营和使用的网上监管,积极推广药师在岗可视化信息化巡查系统,加强对药师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的监督。(责任处室:市场处)
4、继续完善“两网一规范”,解决农村用药安全问题。(责任处室:市场处)
5、进一步重视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成立不良反应专家评估小组,定期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掌握药品安全状况(责任处室:安监处、药检所)
(三)加强医疗机构药械使用监管
1、继续贯彻实施《浙江省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监督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责任处室:市场处、医疗器械处)
2、开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管理信用分类,加大对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监督管理力度,对非招标药品和使用“特效”药品的专科医疗机构加强专项检查。(责任处室:市场处、医疗器械处)
3、开展对一次性使用的进口消耗品、手术急救类仪器(设备)等产品的合法性检查,强化进货索证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及重点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库信息。(责任处室:医疗器械处)
4、以植入性医疗器械以及其它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易发、高发的品种为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的检查,强化报告制度的落实。(责任处室:医疗器械处、药检所)
三、继续深化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努力形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
(一)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工作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