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赣芝7号
选育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品种来源:进贤地方品种“赵公鞭”变异单株经系统选育的黑芝麻新品种。
认定情况: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属单杆、三花、四棱。春、夏、秋均可种植,以夏、秋种植为主,全生育期88天左右,比对照金黄麻迟4-6天。茎茸毛少而短,花色微紫,种皮乌黑色。株高132.8厘米,始蒴部位45.5厘米,空稍尖4.1厘米,单株蒴果68.7个,每蒴粒数65.9粒,千粒重2.9克。蛋白质含量24.8%,含油量53.8%。大田示范未见发病。
产量表现:2008年示范种植,平均亩产122.3公斤,比对照金黄麻增产30.52%。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芝麻产区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春播4月中下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中旬,秋播6月上旬至7月上旬。播种量每亩0.3-0.4公斤,条播或撒播,及时间苗,第4-5对真叶时定苗,每亩定苗1.2-1.6万株。亩施用钙镁磷肥30-40公斤,尿素8-10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其中磷肥全部作底肥,氮、钾肥70%作底肥,30%作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蕹 菜
品种认定编号:赣认蕹菜2008001
品种名称:赣蕹2号
选育单位:吉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吉安大叶蕹菜/泰国尖叶蕹菜杂交系统选育的常规蕹菜新品种。
认定情况: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植株半直立,田间生长较整齐,茎杆粗壮,分枝力强,株高43.3厘米,开展度40厘米。苗期叶披针形,中后期长卵圆形,先端稍尖,基部心形,叶片绿色,叶面光滑,全缘。叶长15厘米,宽11.8厘米,茎粗1.4厘米,茎叶质厚柔嫩,味鲜、口感好。花漏斗状,白色。种子近园形,种皮深黑褐色,硬而厚实,千粒重60.3克。100克蕹菜中含蛋白质2.3克,粗纤维1克,维生素C 28毫克。适应性好,抗性强。
产量表现:大田种植一般亩产鲜茎叶3888公斤,比主栽品种吉安大叶蕹菜增产9.8%。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大棚栽培于2月底至3月初播种。棚内白天要保持25℃左右,夜间不低于10℃。3月下旬至4月一次性采收。露地栽培4月上旬至8月均可播种,大田亩播种量10-12 公斤,播后20天左右移栽,行株距15-20×10厘米。基肥亩施腐熟堆肥1500公斤、草木灰80公斤,苗长到30厘米开始采摘,隔7-12天采摘一次。采收期间,肥水要充足,每隔5-7天追肥一次,以30%的人粪尿或亩用尿素8公斤兑水浇施。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甘薯台龟甲、斜纹夜蛾和白锈病等病虫害。
茄 子
品种认定编号:赣认茄子2008001
品种名称:汉洪二号
选育单位:南昌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 E-2×E-9杂交选配的一代紫长茄组合。
认定情况: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定植到始收40-50天。植株生长势强。株型高大,分枝力较强。株高70厘米,开展度65厘米。叶片长卵形,绿色带紫晕,叶脉紫色。第一雌花位于第9节,花多为簇生(2朵),少数为单生。果实长棒型,果顶部钝尖,果皮紫红色,有光泽,果肉白色,茄眼处白色。果长34.1厘米,横径3.7厘米,单果重150克。肉质柔嫩、味甜,皮薄籽少。
产量表现: 大田生产一般亩产3577.5公斤,比对照杭州红茄增产31.7%。
适宜地区:全省各地均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 10月上中旬温床育苗。大棚栽培于次年1月上中旬大棚移栽;露地栽培于3月底至4月初移栽。亩移栽密度2200-2400株。植株保持二叉分枝,除去多余侧枝并适当疏花疏果。亩施腐熟菜枯饼肥150公斤,复合肥25公斤,生石灰40-80公斤,过磷酸钙肥30公斤作基肥。结果期酌情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每采收1-2次追施一次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芦 笋
品种认定编号:赣认芦笋2008001
品种名称:井冈红
选育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
品种来源:美国紫色芦笋品种Purple Passion×新西兰紫色芦笋品种Pacific Purple杂交选配的一代紫色芦笋组合。
认定情况: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特征特性:中熟。幼株期200天左右,全生长期240天左右,露地栽培成株3月底露笋,4月中旬齐笋,11月底至12月中旬休眠。该品种为雌雄株混合种,雌、雄比例4:6。植株高大,茎杆直立,生长势强,株高240厘米,平均第一分枝高度65厘米,不易开散。笋头鳞片包裹紧密,嫩茎粗壮,大小整齐,平均茎粗约1.8厘米,紫罗兰色,多汁、微甜、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佳,抗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