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扩大集中供养比例,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2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大产业、大项目来抓,积极应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不利形势,加强需供两地对接,引导、组织反季节输出,切实巩固和扩大劳务输出基地,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尤其要引导市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吸纳农民工,市内重点项目建设要优先使用当地农民工。通过努力,全年输转劳务39万人以上,完成劳务收入25亿元以上。对返乡创业人员,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全力提供支持。
26、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搞好新一轮省列泾川县新农村试点县建设工作,重点从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和六大制度建设等方面,探索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和政策措施,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市上新抓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个,采取以奖代补、实物补贴等形式,支持试点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实现整体突破。抓好100个“三清五改”村庄综合整治示范村,带动旧村改造,加大各省道沿线、城市郊区和重点村镇治理力度,改善农村形象面貌。
27、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新的扶贫政策,深入扎实地搞好扶贫对象的摸底调查工作,尽快确定扶贫对象,重新建档立卡,确保新的扶贫标准落实到户到人。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没有劳动力和劳动能力丧失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会救助。继续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好44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全年解决4、2万人的温饱问题。启动实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改造工程”,年内完成农户住房改造3000户,切实解决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领导“三农”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