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农村电影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电影工作,通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发展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主体、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和多种形式放映队伍,大力推动国有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机制创新。
(三)推广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积极探索数字化放映的新模式,建立覆盖广大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快捷、方便的电影数字化放映服务。
(四)扶持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加大对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投入力度,重点用于购置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和提供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所需经费按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原则实施分级配套。
1、设施设备。全市农村电影放映所需设施设备将依照《甘肃省“十一五”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意见》按计划、分阶段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并建设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和信息化统计管理平台。市、县区要加强对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巩固电影放映阵地,努力实现保值增值。
2、场次补贴。全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由省财政给予补贴,2008年补贴公益放映目标80%的场次,2009年、2010年补贴公益放映目标100%的场次,每场次补贴不低于100元。场次补贴资金只买服务,不养人、不养机构,充分体现“政府买服务、农民得实惠”的公益性服务目的。市、县区政府要保证本级农村电影经费的落实,每年分别按不低于10万元和5万元的标准列入本级预算,用于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监督检查、统计上报及表彰奖励等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
(一)创建新型发行放映运营机制。省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定西分公司(国有、集体、民营资本均可参股)负责全市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农村电影的发行放映经营,代理全市农村电影广告经营服务。建立以国有设施设备、场次补贴为支撑,以公益性放映为主轴,院线为纽带,村为基点,政府扶持和市场服务相协调的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格局。
(二)建立健全放映队伍培训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建设,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下,大力培育多种类型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加大培训力度,逐步提高放映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工作者、院线经营者和农村放映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建立完善的政府资助设备运行维护机制。政府资助的设备是国有资产,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模式,由市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并协调指导市农村电影院线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提供农村电影放映队使用。市、县区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对政府资助放映设备加强监管。市农村电影院线分公司要建立放映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检查制度,确保每套放映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