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参与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金点子”等活动,发挥科技、文化工作者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智慧优势,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发明、小设计、小创作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2.促进知识产权转移应用。完善鼓励知识产权转移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转移的交易规则,明确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转移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市科技、服务业、文化和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向企业转移,以无形资产入股或作为注册资本创办企业,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
13.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集群。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发明人新创企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采取对专利新产品的政府采购、首用、试用等措施,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实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鼓励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快专利技术向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过渡,鼓励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各类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创业园和产业园区,吸引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
14.促进企业商标应用。加大自主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开发利用地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引导初创型、加工型、服务类企业和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名、特、优、新、稀”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创建自主品牌。强化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强企”,支持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和专业经营,扩大自主商标的市场覆盖面。引导出口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开展涉外商标注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商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5.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培育影视制作、网络传媒等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版权产业,扶持动漫、软件、广告设计等新型版权产业,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工艺美术等优势和特色版权产业,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版权企业。加大对以昆曲、评弹、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民间文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版权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拓展能力的版权优势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