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布局原则。针对目前奶站情况,围绕实现上述发展布局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奶站发展布局与奶业整顿振兴相结合。把奶站作为奶业整顿和振兴的重点环节,统筹搞好整顿规范和发展布局。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不同规模奶站的同时,重点推广日收购鲜奶5吨、10吨奶站、配套相应奶牛和青粗饲料供应基地、供应百公里以内加工厂的综合发展模式。
二是调整奶站存量与增加奶站总量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取消部分不合格奶站,引导扩大许可奶站,规范现有奶站,为新建奶站提供示范;另一方面,与奶牛生产发展相对应,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奶站,带动原有奶站的改造规范,全面提升奶站规模和水平,推动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奶站条件与规范奶站运营相结合。把奶站位置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环境作为奶站准入许可的基本条件;把奶站记录档案、制度措施、检验检测作为奶站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完善奶站条件支撑规范运营,通过规范奶站运营促成条件完善,使二者统一于奶站监管执法之中。
四是搞好扶持引导与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在推动奶站发展布局的过程中,既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调动乳品企业、奶站开办者、奶牛养殖场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又要通过法制宣传、准入许可、监督管理,增强各个方面的协调性,发挥二者的综合效应。
三、奶站发展布局的任务步骤
针对生鲜乳收购站存在的问题,按照发展规划目标原则,结合奶业整顿振兴的总体要求,考虑规范调整的条件环境,确定奶站发展布局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发展布局任务。从现在开始到2011年底,奶站发展布局完成三项任务。
1.完成现有奶站的过渡。在奶站专项整治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各方面条件达到要求的,给予备案、登记、发证,实现依法经营;对目前条件不具备的奶站,提出转换经营主体、完善经营条件、规范经营行为的具体整改意见,经整改后达到开办要求的准许经营。全省211个个体奶站的过渡期到2009年年底,逾期达不到开办条件、经营主体不符合要求、经整改后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关闭。
2.布局新建标准化奶站。到2011年底,全省完成新建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660个,并在区域分布上实现新建站的调整。“胶济一线”的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六市,新增奶站273个,鲜奶年收购总量达到276万吨;“沿黄一带”的东营、滨州、德州、聊城、菏泽五市,新增奶站186个,鲜奶年收购总量达到100万吨;“鲁南一片”的泰安、莱芜、临沂、日照、济宁、枣庄六市,新增奶站186个,鲜奶年收购量达到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