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4.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引导油茶林和油茶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推进规模经营。
5.培植油茶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油茶林基地,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6.发展油茶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林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联户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规避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7.扶植油茶种植大户。支持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兴办油茶林基地,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8.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围绕油茶产业的发展,培育建设油茶产业发展要素市场和信息网络市场,着力打造现代化油茶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油茶苗木供应、产品销售、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为林农、油茶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四、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9.建立项目扶持机制。2008-2015年,要统筹涉农的退耕还林及后续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以工代赈、移民专项、土地整理、水土保持、科技研发等投资项目,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油茶林基地和加工项目建设。
10.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8-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县市区财政也要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油茶林基地造林良种苗木、低产林垦复、油茶良种繁育及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与推广培训、油茶科研项目建设以及加工技术提升和专用机具、肥料、农药的研发等方面。
11.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对“企业+基地+农户”的油茶龙头企业造林贷款给予贴息补助。金融机构要建立面向林农等生产经营者的小额贷款扶持机制,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开展包括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符合油茶产业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推动银企合作,构建金融支持和信用体系,规范抵押登记机构、手续与收费管理,健全金融生态环境,稳定金融投入。鼓励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资本重组,符合条件的争取发行股票上市或发行债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开发油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