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邵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严格实施封山育林,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全面取缔非法木材市场。开展植树造林,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5%。加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多渠道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到2015年累计实施水土保护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发展农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四)加强农村集镇建设。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强化城市与农村设施连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提高小城镇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鼓励农民进城。
  (五)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制定农村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健全灾害应急响应制度。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完善覆盖山洪易发区的预警设施网络。加强气象预测预报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设施装备和技术服务效能。加强防洪排涝抗旱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注重森林防火,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监理责任。加大灾害应急管理与救助的财政保障力度,建立应急专项基金,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制,建立灾害保险制度,普及灾害应急知识,提高灾害处置能力和避灾自救能力。

  三、全力以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4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3亿公斤以上。以邵东、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武冈、新宁等为重点,建立2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抓好双季稻生产,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优质杂交稻制种和有机米、富硒米生产基地,加大超级杂交稻、优质玉米、杂交高粱等粮食作物推广力度。实施粮食增产规划,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用好国家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提高种粮比较效益。
  (二)壮大特色产业。突出粮油、生猪、桔橙、乳业、竹木、药材和烟叶等优势农业产业,调整区域布局,整合项目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发展以洞口、隆回、武冈、邵阳、新邵、新宁和三区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基地,以城步南山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基地,以洞口、新宁、武冈为重点的桔橙产业基地,以邵东、隆回、武冈、新邵为重点的药材产业基地,以大祥、双清、北塔、城步为重点的果蔬产业基地,以绥宁、城步、新宁、隆回、新邵、洞口为重点的竹木产业基地,以隆回、邵阳、新宁为重点的烟叶产业基地,以邵阳、邵东、绥宁、洞口、新宁为重点的油茶产业基地,以武冈铜鹅、隆回三辣、邵东黄花菜、三区精品蔬菜和城步、绥宁、隆回延季蔬菜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工促农,以工强农,做大做强粮油、肉食、果蔬、林竹、豆制品、乳制品、卤菜食品和饲料加工业。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力度,扶持地方特色品牌发展,在稻米、果品、肉食、植物油等产品中,创建一批名牌产品。按照“高效、外向、生态、环保”的要求,围绕竹木、水果、药材、烟叶、油茶、蔬菜等产业,加快丘岗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以三区为重点的城郊型农业和休闲型农业。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