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回乡创业相互促进的原则。在大力组织农民到市外务工的同时,积极引导市内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就近就地吸纳当地劳务力转移就业,为我市工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供合格劳动力。贯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带回资金、带回技术,创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发挥回乡创业的倍增效应,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三、目标任务
(一)劳务输转实现新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实现劳务输转的跨越式发展。2009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0.5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0.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50%;2010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2万人,劳务收入达到45.5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60%;2011年,全市劳务输转人数达到63万人,劳务收入达到56.7亿元,有组织输出率达到65%。
(二)劳务培训质量取得新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2009-2011年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分别达到11万人、13万人和15万人。重点围绕家政服务、建筑、保安等优势工种开展培训。
(三)劳务基地建设取得新扩展。 进一步发挥沿海发达地区吸纳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积聚效应,提高辐射和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以政府驻外办事处为依托,进一步加强省际间、地区间,特别是与深圳市的劳务协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力争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新疆地区形成若干个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
(四)市场运作机制取得新成效。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支持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全市扶持组织输出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公司2009年达到10个,2010年达到20个,2011年达到30个。
(五)劳务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坚持以品牌提升质量,以品牌占领市场。积极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组织开展全市劳务品牌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陇南特色的劳务品牌。到2011年,全市重点培育15个劳务品牌,其中礼县4个,西和县2个,武都区2个,宕昌县2个,成县1个,康县1个,文县1个,徽县1个,两当县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