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晋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晋市发〔2009〕4号 2008年12月30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山西省委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结合晋城实际,就深入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客观形势、总体要求、目标任务
(一)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客观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到上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小康提前三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再到新世纪农村宽裕型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度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前,我市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目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生产主体、经营体制、服务体系、技术装备、基础设施和资本投入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紧迫;农村二三产业成长性、结构性矛盾加速凸显,推进农村经济转型任务繁重;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口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民就业和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依然突出,推进偏远山区贫困农村加快发展和特色城镇化建设的任务艰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的任务繁重。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抓住时机,克难攻坚,积极应对,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农村改革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重点在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上下气力,努力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上求突破,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筑实构建和谐晋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