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力度,不断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全面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市县(区)政府开展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合作,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组建区域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和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健全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充分发挥农技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
(十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产优质农田比重。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一河八供八库”新水源工程建设为主线,以病险水库(53座)除险加固为依托,以小水库建设为支撑,构建以沁河、丹河为主轴的“井”形供水网络。加快改造一批农村小水电、大中型排泵站、水闸等重点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排灌和防洪抗旱能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推进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确保长效运行。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抓好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加强农业气象、电网等设施建设。
(十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标准农田耕地保护行政首长责任制。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建立基本农田补偿机制,确保省里下达给我市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建立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项目,所补耕地必须确保达到占用耕地相当的质量标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农村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加强对煤矿采空塌陷区的土地治理工作。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十个循环农业示范区之一的契机,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推进以沼气、秸秆气建设为重点的农村能源清洁化,突出抓好十大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禁止焚烧秸秆,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和新型有机肥。坚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河道治理、环城绿化、山体绿化和庭院绿化、小区绿化、道路绿化、游园广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
五、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方式创新,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门路
(十八)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领域。积极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鼓励农民“二次创业”,着力形成全民创业和先创业带后创业、创业促就业的格局。加强煤化工业企业建设,全面提升煤化工业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引导城市服务产业加快向农村延伸,使农村服务业成为农民创业就业的重要门路。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着力拓展服务内容、突出乡土特色,充分发挥其在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素质、传承乡村文化和建设生态环境方面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农民“走出去”创业。大力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务工返乡人员、农村党员、青年农民、复员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开展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