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晋城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二十七)积极推动中心城市大格局体系建设。遵循中心城市、县城、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总体思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科学、设施集约、功能完善、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总体要求,坚持把城乡两大社会板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打破现行区划界限,加快“两区四片”(主城区、金村新区、北石店片、南村片、高都片、巴公片)组团式框架形成步伐,进一步明确“两区四片”规划建设功能定位,大幅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两区四片”半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城市规模由现在的42.5平方公里拓展到7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由现在的39.5万人增加到70万人,环城60公里高速、城市路网骨架“二环、四射、六横、七纵”、城市绿地系统“一心、一环、两带、两廊、多斑块”基本形成。

  (二十八)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遵循中心城市内涵提升、县域城市外延扩张、重点集镇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四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坚持特色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全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五个统筹”,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四县(市)要把县域城市的发展定位于“依托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扩充就业空间、增强带动能力”的发展思路上,进一步优化县域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引进外资、项目和人才,提高县域经济的外向度,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小城镇建设要以历史名镇、旅游名镇、商贸名镇、产业大镇、经济强镇、交通枢纽镇、近郊卫星镇、农业产业化镇为重点,凸显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小城镇产业集聚、居住集中、设施集约的能力,发挥小城镇承接城市、带动乡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新农村建设要以“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完成三大任务”为目标,以省级重点推进村、市级示范村、达标村为突破,连片规划,整体推进。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1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9%。与城市生活水平相当的乡村人口达到35万人,享受城市文明的人口比例达到73%。

  (二十九)逐步解决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市、县两级财政年度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有计划地向偏远山区贫困农村倾斜,各类用于偏远山区贫困农村的扶持资金标准要高于一般标准的20%以上。建立企业结对帮建机制,鼓励煤炭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对子,企业出资完成重点帮扶项目,或实行村企联合进行农业开发。建立机关、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机制,选派市、县、乡领导、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负责协调各种困难和问题。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投资、捐助、捐赠等方式帮扶贫困农村,鼓励贫困农村在外经商(工作)人员返乡创业。从2009年开始,集中利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510个偏远山区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低龄段小学生上学远、就医难等基本生产生活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