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009年南京市防汛防旱工作意见
(宁防指〔2009〕1号)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南京解放6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抢抓机遇,加快水利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防汛防旱部门要在夺取08年滁河大洪水胜利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新南京的要求,坚持防汛防旱并举,不断完善防汛防旱减灾体系,切实强化防汛防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防御水旱灾害能力、应急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科学调度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为全市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水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和水环境保护。
一、2009年全市防汛防旱工作目标
2009年,全市防汛防旱工作要继续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按照科学防洪、依法防洪的要求,逐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防汛防旱各项工作,为“保增长、促转型”提供坚强的水安全保障。总的目标要求是:遇建国以来最大洪水,保证长江(含江心洲)、水阳江、秦淮河(含秦淮新河)、滁河(含马汊河)、固城湖、石臼湖堤防不决口,保证市城区及区县城镇、重要交通干线、工矿企业的防洪安全;遇设计标准内洪水,保证各类水库不垮坝,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保证万亩以上圩区堤防不决口;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遇一般干旱确保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遇特大干旱保证人民生活及重点用水需要,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各级防汛防旱指挥部要做到思想上一丝不苟,责任上一环不漏,指挥上一着不失,措施上一抓到底,确保全市安全度汛。要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用创新的工作思路,推进“两个转变”。逐步建立符合防汛防旱科学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确保防洪安全和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快防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增加水利投资的机遇,推进防汛防旱工程建设。三是强化应急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全方位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最大程度的减少突发水旱事件造成的危害。强化责任机制建设,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加强社会动员机制建设。四是加强“三预”建设,增强水旱灾害防范能力。要继续推进预案的编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要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的预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加强对极端灾害性的天气事件的监测力度,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五是健全保障体系,提高防汛防旱社会化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社会管理的保障能力。六是狠抓各级防办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