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的通知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电子信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广东从电子信息产业大省转变为电子信息产业强省。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大型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药物,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业设计、科技与商贸服务等高科技服务业。推动广州、深圳、中山、珠海、佛山、惠州市等6个国家级高新区开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提升省级高新区发展水平。支持东莞等有条件的地区探索与香港联合建设高新区。推动高新区成为拥有众多自主技术和国际品牌的现代产业高地,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三)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以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以南海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重点发展壮大海洋产业。以教育、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领域的数字内容产业为重点,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以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为重点,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四)加强特色产业基地、专业镇和产业集群建设。把握新一轮国际产业与科技转移的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广东产业配套优势,吸引技术、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广东。大力发展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按产业关联原则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国家软件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中心商务区、服务外包基地、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等。以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抓好专业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区域品牌建设,加强广东省专业镇和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组织突破一批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集群。

  七、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高地

  (一)实施高级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实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程、百名技术帅才培养工程,打造“珠江学者”品牌工程,重点培养一批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优势学科为载体,发展创新目标明确、知识结构合理、创新绩效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支持鼓励成立由企业家、专家组成的火炬创业导师团队,建立创业辅导员制度、联络员制度、创业咨询师制度,率先形成“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的创业孵化新路子和新模式。

  (二)广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工程,引进一批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落实好外来人才“广东省居住证”制度。对经认定的外籍归国创业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给予相应国民待遇。取消对外籍回国人员参与创新、享受所获成果方面的政策限制。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海内外人才来广东创业、工作、生活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三)建立健全激励创新人才的新型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选拔机制与评价体系。建立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广东省各级政府加大对创新成果的激励力度,对为广东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予以重奖。积极探索建立人才资本与研究成果有偿转移制度,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以专利、技术、资金等要素投资入股和参与分配。改革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坚持以能力、实绩作为岗位职务聘任的主要依据,全面落实全员聘任制。

  八、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一)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投入增长的保障机制,确保在广东省各级政府年度预算分配和财政超收分配中,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实现财政科技投入达到法定增长的要求。提高政府创新资金的集成度和使用效率。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关系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引导社会化资金投向自主创新。鼓励自然人、企业、各类基金会在广东设立创新基金,利用民间创新基金创建非营利科研机构,资助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支持前沿技术研究。引导非营利性创新基金从事公益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在医疗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科普教育等领域提供技术和产品服务。

  (三)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按国家有关规定,广东申请设立规模2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广东开展组建专业化自主创新金融服务机构的改革试点,组建广东科技发展银行,为自主创新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用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九、加强实施规划纲要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技部、教育部和广东省的部省会商制度,加强对广东自主创新的指导和协调。教育部、科技部加大对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省部产学研结合、粤港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等工作的支持力度。科技部、教育部共同支持广东设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广东省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总结推广自主创新先行试验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要建立完善自主创新组织协调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贯彻落实好本规划纲要。

  (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在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方面加大对广东的支持力度。发挥广东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先导作用,在自主创新的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积极开展试点和示范,组织实施一批自主创新试点示范项目。

  (三)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全域创新,全民创业。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和价值观念,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营造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实施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建立广东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监测广东省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创新绩效,评价区域创新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差距,为实施规划纲要和自主创新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粤发〔2008〕5号)精神,着力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发展目标
  建设创新型广东,就是把自主创新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将广东建设成为创新环境优越、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机制健全、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成果众多、创新效益显著、自主创新支撑引领能力强大的创新型省份。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为标杆,把自主创新作为全省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中心环节,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争当全国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排头兵,为把广东省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提供科技支撑。
  (二)行动准则。
  坚持创新先行。培育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坚持系统推进。加强统筹规划,注重整体设计,实行分类指导,强化政府引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全省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形成合力,系统有序地实施各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创新型广东的建设。
  坚持重点突破。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关键领域争取重大突破,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开放整合。树立世界眼光,建立开放型的自主创新模式,完善对外科技合作、省部联合会商、产学研合作和“招科引智”等机制,提升全省跨区域、跨国界配置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
  坚持支撑引领。牢固树立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依靠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解决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三)发展目标。
  今后5-10年,要按照“一个先行”、“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四个大幅增长”的发展目标,加快创新型广东建设步伐,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省主要创新指标接近或基本达到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使广东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
  “一个先行”,就是要按照广东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要求,先行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探索自主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率先把广东建成创新型省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益经验。
  “两个突破”,就是要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
  “三个提升”,就是要广泛聚集国内外的创新资源,有效提升全省创新资源的总量和质量;要重点攻克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有效提升全省技术自给率;要加快形成创新驱动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有效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四个大幅增长”:
  一是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长。到2012年,财政科技投入显著增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比2007年增长一倍左右;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使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R&D/GDP)达到2.0%左右。
  二是创新人才大幅度增长。到2012年,全省研发(R&D)人员总量达到30万人左右,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人才素质显著提高,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物。
  三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到2012年,全省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达到3万件以上,专利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国(境)外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全国第一。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大幅度增长。到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8万亿元左右,力争比2007年增长一倍,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保持全国第一;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度增长,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重点行动计划
  (一)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行动计划。
  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占领产业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大幅度提高我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重点发展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海洋等新兴产业,培育广东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持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
  2.攻克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制订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药物的筛选与评价”等重大科技专项,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
  3.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产品。
  4.建立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平台环境和条件建设,建立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开展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建设现代服务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技术评估、科技信息咨询、创业投资等现代科技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华南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开展规范的科技型企业股权转让试点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发应用智能交通、远程教育、数字社区、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
  (二)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
  5.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扶持计划,选择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加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重新认定工作,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6.促进企业研发机构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带动人才集聚和创新投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扶持力度,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研究院,探索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新模式。
  7.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投入、创新成效等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以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为重点,引导加工贸易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机制和体制创新为着力点,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开放式的创新网络和创新模式。
  (三)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
  8.建立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选择若干行业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技术链中的重要节点,组织联合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到2012年,重点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节能与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组建100个左右的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9.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2008年起,每年从省内外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选派一批科技骨干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广东科技型企业,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和生产中的问题,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择优支持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10.加快省部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一批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广东设立大型研究机构,建立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分支机构。鼓励广东企业到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联合研发基地。加快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基地内的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